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专门就完善政策法规做出部署,进一步凸显了政策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撑作用,也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内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实践中渐次推进予以落实。
2022-03-09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整全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然而,若论及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传承与转化,我以为,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2022-03-09李荣启所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一书,不仅从基础理论层面和宏观视角,探究和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性质与价值、传承机制与法律机制建设等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在总结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非遗科学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原则、方式、方法、对策、建议等,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针对性,是近年来非遗保护研究领域的一部富有创新性的力作。
2022-02-16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人本属性、实践属性、历史属性、文明属性、非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等特有属性,它们之间是并存共生、同频共振的,深刻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及其关系,有助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
2022-02-16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静止在时空维度中的非遗传播,传承人开始用短视频进行记录、表达与展演,让古老的非遗再次“被看见”。非遗题材正成为短视频内容生态中重要的垂直门类和亮丽风景。
2022-01-14近日,文旅部取消了乔月亮等5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建立退出机制,是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01-07中国非遗事业的发展,遵从国际非遗保护的理念、规则和操作,经历了“移植借鉴”“申遗热”和“规范化保护”等阶段,催生了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学术,成为惠及经济、社会的公共文化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站在两办文件的新历史起点上,建构中国非遗自身体系,需以坚实和富有创意的学术思维为基础,围绕概念、定义和体系建构等进行再认识、再解读、再阐释。
2021-12-28“十四五”期间,我国不仅将建设20座国家级非遗馆和数千座地方性非遗馆,而且要将非遗展示融入国家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街区、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区等文化旅游设施及场所,形成非遗全面融入社会、回归生活的新局面。鉴于非遗展示和阐释方式已成为博物馆传统展览、展示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点,博物馆展示需要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将信息传播、价值阐释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
2021-12-28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后,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是要求也是需求,其中,政府高度重视是保证,培育特色品牌是目标,培养带头人是根本,讲好脱贫故事是重点,拓展销售渠道是关键,广泛宣传引导是支撑。
2021-12-25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关于新时期非遗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区域性整体保护作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工作,是整个非遗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的实施成效明显,对于中华民族文脉的延续和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建立,对于民族情感和国家统一的维系,乃至文明交流互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12-24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健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包括完善记录体系,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构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科学、合理分类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完善传承人制度与传承人群研培研修计划。以上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若干措施是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
2021-12-21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非遗保护法律框架基本从公法逻辑出发,属行政法。非遗商业化活动主体通常既是承载非遗私权的“实践者”,也是肩负非遗保护公法义务的“实施者”,其权利和义务具备公法目标和私法目标的双重性。中国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和一般民商事制度为非遗实践、传承者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从公法保护目标出发明确了非遗实践、传承者的在商业活动中的基本法定义务;现有司法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非遗实践、传承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上述制度始终失于零散,缺乏系统性,法定义务也较为松散,这应归因于来源社群的法律地位这个元问题的未决状态。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