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从艺术形态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文化的研究不胜枚举,但从文化形态视角,具体地说,从非物质文化形态方面研究中国民间剪纸的尚不多见。本文首先从文化遗产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间剪纸的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形态生发的具体方面,尤其是社会环境、技术条件、信仰和观念、母胎艺术形式等,强调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形态学方面重审中国民间剪纸的重要性。
2020-12-212004年中国剪纸申遗时,推出了22位来自民间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基层文化工作与剪纸社团共同活动的成果,也是高校非遗新学科社会参与的结果。民间社区文化自发传承的惯性,与社会化的文化变迁发展,构成了世纪交替之际的文化张力。乡村社会生态的变化削弱了文化自发传承方式的延续,我国非遗四级管理机制与传承人管理条例,为文化带来新的张力控制。代表性传承人关联着社区文化的传递,他们的生存状态成为非遗面向未来的一个预示。
2020-12-21传统手工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是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它既不完全等同于过去的工艺美术,也不同于现在的设计艺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材料经验为基础,以心手协调实现认知,作用于工艺技术动作行为,延伸至工具,延展人的肢体和行为功能。这种“以行为方式为主要传承途径”创造性的手工劳动,累积形成了厚重的传统,通过父子(婆媳)传承、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作坊传承和社会传承五种模式,代代相承,创造发展。至后世渐有手工、半自动、自动之分。
2020-12-21本文总结了十几年来中国传统节日类非遗保护的主要经验,包括国家力量的主导推动、多元主体的社会参与、学术研究的智力支持和非遗资源化的探索发展,并指出节日文化生态弱化、节日文化知识代际传承渠道受阻、节日文化传承主体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当前应该推动构建政府主导下的非遗传承共同体,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新和再造节日文化体系,推动建立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现代传承方式,探索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目标的保护模式。
2020-12-04下大力气完善曲艺的自身业态,提升现有从业者的创演水平,通过实践层面的节目创演活动,积极开展对于曲艺的传承保护工作,才是现实而又切合的举措。于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实践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在保护的扶持中振兴,是曲艺得以活态传承和科学保护的关键。
2020-12-01“非遗”自进入后工业时代,其保护和传承一般都给人严肃而沉重的印象,相比之下,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反而显得简单,显得“抖”。UGC与PGC空间对集体记忆的转移、声音对叙事空白的弥合、短视频的去程式化乃是“非遗”应空间转换需要与短视频传播产生的多层面联系。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非遗的历史和现状,就会认识到“抖”用亚文化来调和现实,用口语、腹语和互动来整饬理智,用现场的变调中和情感的“僭越”与“对抗”,是当代“非遗”自觉的情感追求。
2020-11-30节日文化传承对当代乡村发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皖南绩溪县伏岭村春节习俗传承为个案,从乡村社会网络以及村民对乡村公共活动的参与程度、村民对村落共同体的认同程度、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村民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程度、村民的道德水准、村落文化符号的影响力等多个维度透视,发现对于乡村发展来说,社会资本甚至比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更具有根本性意义,而节日文化传承对于乡村社会资本存量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乡村发展不仅需要经济资本、人力资本,还需要社会资本。更多情况下,社会资本甚至比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2020-11-23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是全球化更加深度发展的时代,现代化和现代性进程也与日俱深。民间文化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转换,进入人类文化遗产的天地,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观念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出全民性接受全球化事实并汇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行动,获得了世界性声誉,也为国际社会贡献了非遗保护的独特智慧与经验。在破解非遗主客体身份纠缠的哲学悖论时,中国找到了打开难题的钥匙。
2020-11-2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的人类文化事业,它在中国的发展既是一项公共文化事业,也是一项惠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具有促进现代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大量的投入兴办了众多的创新项目,它们的开展既顺应了历史的趋向,也满足了各方当下的需要,使这项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具有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属性。
2020-11-2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2020-11-14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取决于人作为主体,其观察视角的不同。一旦深入结构,形态研究所依托的两种存在形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具有了同一性,体现为精神结构而绝非仅限于物理构成。针对文化遗产的形态研究,展开对原初性、内在性、驱动性、有机性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既依托存在形态,同时又关涉文化遗产的内在构成诸要素。
2020-11-10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