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是全球化更加深度发展的时代,现代化和现代性进程也与日俱深。民间文化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转换,进入人类文化遗产的天地,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观念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出全民性接受全球化事实并汇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行动,获得了世界性声誉,也为国际社会贡献了非遗保护的独特智慧与经验。在破解非遗主客体身份纠缠的哲学悖论时,中国找到了打开难题的钥匙。
2020-11-2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的人类文化事业,它在中国的发展既是一项公共文化事业,也是一项惠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具有促进现代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大量的投入兴办了众多的创新项目,它们的开展既顺应了历史的趋向,也满足了各方当下的需要,使这项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具有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属性。
2020-11-2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2020-11-14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取决于人作为主体,其观察视角的不同。一旦深入结构,形态研究所依托的两种存在形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具有了同一性,体现为精神结构而绝非仅限于物理构成。针对文化遗产的形态研究,展开对原初性、内在性、驱动性、有机性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既依托存在形态,同时又关涉文化遗产的内在构成诸要素。
2020-11-10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0-11-05科学把握当下非遗保护,尤其对非遗的继承与创新及其与文化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的思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11-05进入现代化社会,生活品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幸福标志,越来越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奋斗目标。对于生活品质的评价,通常是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去思考。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升华和推动物质不断发展的动力,两者的关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这个道理简单明了。
2020-10-28非遗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项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举措。如何使我国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其应有价值,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2020-10-2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大致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或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10-23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寻找杰出传承人的工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2020-10-2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体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或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
2020-10-2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大致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或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