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方式,渗透并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将与人类文明的走向密切相关。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需要应对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巨变,同时也与人类对于文化多样性认识的觉醒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提升不期而遇。
2023-12-14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基于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存储、管理、展陈到传播诸环节的应用实践,以非遗数字化工作流为切入,从传播利用角度对非遗保护基础资源数字化建档成效进行反思,审视其在内容生产与“用户思维”、行业标准与“过程描述”、展陈理念与“主位意识”等方面问题。
2023-12-08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并非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应该结合新时代乡村特性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在当今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能够在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2023-11-25在推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道路上,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非遗保护工作需要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自身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023-11-21作为全国首个省级非遗领域高规格智库团队,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如何助力四川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协同性与跨学科研究?一起来听听专家分享。
2023-11-15这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首先是对非遗保护部门做技术赋能,非遗保护部门要下大力气对非遗保护项目实现数字化采集和研究,逐步建立一个普遍链接和开放性的数据库。其次,这个数据库的建设将是对非遗文创工作者“文化赋能”,将形成数字化的“文化沃土”,使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能够蓬勃成长。
2023-11-09西安三意社作为秦腔发展史上有着128年演艺历史的重要剧社,为院团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标本。依据口述与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梳理三意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班社管理体制、培养模式、演出剧目、风格特点等视角考察分析,认为三意社延续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坚持传统秦腔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及传承谱系。三意社百年艺术成就,对当前戏曲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23-11-06民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同时,民歌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为高校美育提供着丰富的素材与有效途径,具有内在逻辑及实现形式。
2023-10-21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与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创作者自觉地将非遗元素融入动画影片的创作之中,通过动画电影对非遗生动、直观的呈现和创新表达,增加了动画电影的文化内涵。
2023-08-15近年来,数字技术推动的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带给人们新颖的审美体验,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活力。
2023-07-27传承人进高校“一对一”模式不是单向对非遗传承人的帮助,师生们与非遗传承人之间是相互学习、相辅相成的,不是合作导师对传承人的单方面输出。在启发传承人理解现代设计思想和创新方法的同时,非遗传承人也丰富了学院导师的人文思想,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了解,并提供了更丰富的艺术灵感和素材。
2023-07-20《淮南子》“天文训”“时则训”中对“闰”年、夏历与节气、十二音律与节气的关系的描述,以及相关历史、科技文献,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论依据以及“冬至”为第一节气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这有助于厘清民间、媒体、网络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诸多误解。
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