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传说,自唐朝开国后,李唐王朝大兴道教,柞水境内道人打渔鼓、唱道情,宣传道家教义之风盛行,尤其是到清代以后,渔鼓演唱更为流行,逐渐为民间艺人掌握而发展传承至今。
2019-02-02郭改名,男,汉族,1947年1月生,渭南市华县人
2019-02-02胸鼓原名花鼓,宋代以后在宜川县黄河沿岸地区逐渐盛行,民国至建国初期已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后,宜川胸鼓有了新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宜川胸鼓表演时男女鼓手各半,旁设打击乐队,人数可多可少。男女鼓手左手握硬木槌,右手持牛皮鞭,胸挎条形鼓,身穿短服,头扎英雄巾,佩带武士缨,胸打英雄结,身背英雄花,腰系彩色绸,手腕紧袖口,下腿扎裹缠,脚穿登云鞋,英俊威武,洒脱不俗。
2019-02-02关中道情皮影戏是白天表演木偶,晚上演出道情皮影戏的一个地方剧种。剧团大都由7——10人组成操作皮影的签手组成。他们动作娴熟,技艺精湛,大部分演员身兼多职,演唱的人员不但能唱,而且还要兼顾演奏多种乐器。关中道情皮影戏唱腔优美动听,富于关中地方色彩。
2019-02-02耀州社火――火亭子,表现手法独特。如《跨虎诊龙》一台,上面布置一条在云中盘绕的纸扎云龙,下蹲一纸扎老虎,当中为化装成药王孙思邈的人物作跨虎诊龙状。又如《五蝠捧寿》一台,当中为一戴面具扮作老寿星的人物,上周架有纸扎的五只蝙蝠,下侧站立纸扎的鹿、鹤等,所有纸扎的景物,均为能点亮的灯具。
2019-02-02高跷赶犟驴600多年前起源于眉县青化乡嘴头村、西寨村、石马寺村一带。起初为小品式的民间社火表演形式,直到民国初年,经过第八代老艺人的不断加工提高,逐渐演变为技巧性较高的民间舞蹈《高跷赶犟驴》。
2019-02-02渭旗锣鼓相传有二百多年历史,早期带有散、缓、杂的地方特性。上世纪80年代,传承人高玲玉进一步挖掘改进和完善,他在吸收其它形式的有用养分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使锣鼓队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但保存了强劲、粗犷、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基本特征,现已发展到150人的规模。
2019-02-02府谷二人台可分为民谣体和叙事体两类。作品的内容以反映农村生活情趣为多,其中反映男情女爱、反封建的剧目所占比重较大。演唱采用真假声结合,抑扬顿挫,亮板拖腔,高亢明亮,悠扬动听。
2019-02-02陕南端公戏,俗称“坛戏”、“对儿戏”, 因其行头简易,一包袱可携,故又称为“包袱戏”。 端公戏主要流传于陕西省南部的南郑、西乡两县和城固、镇巴、宁强三县的部分地区。勉县、留坝、略阳、安康和川北、陇南地区也有流传。
2019-02-02神楼有文武之分,文神楼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十六人抬之,威武庄严;武神楼建制较小、四人抬之,既耍且舞,剽悍勇武。
2019-02-02每年清明,尧山十一社的村民、周边县的群众数十万人云集,同时有众多小商贩到尧山和接送神社的地域进行买卖活动,先后持续6—7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五百年来,传统的祭祀过程和社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2019-02-02孝歌,民间又叫丧歌。据歌手们说,孝家借唱歌来伴灵度夜以尽孝忠,故称“孝歌”更为妥贴:其一,“孝歌”的称谓更有广泛性、群众性;其二,“孝”字不像“丧”字那样有讳忌之嫌,且含有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的美德含义。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