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渔鼓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传说,自唐朝开国后,李唐王朝大兴道教,柞水境内道人打渔鼓、唱道情,宣传道家教义之风盛行,尤其是到清代以后,渔鼓演唱更为流行,逐渐为民间艺人掌握而发展传承至今。
柞水渔鼓的基本演唱形式是一人坐唱。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民间和专业渔鼓演出班社组织的发展,演唱形式已有很大突破,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的结合,丰富了渔鼓的音乐体系,至今,柞水渔鼓的唱腔中仍保留有哭灵腔、道士腔、双鹤飞等道教音乐唱腔。
渔鼓的伴奏乐器沿用了道筒(渔鼓筒)、竹夹、云锣(叮当锣)等道教打击乐器。
柞水渔鼓唱本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息息相关,主要曲目有《十把扇子》、《诉苦情》、《十想》、《十爱姐》等。
柞水渔鼓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