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这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首先是对非遗保护部门做技术赋能,非遗保护部门要下大力气对非遗保护项目实现数字化采集和研究,逐步建立一个普遍链接和开放性的数据库。其次,这个数据库的建设将是对非遗文创工作者“文化赋能”,将形成数字化的“文化沃土”,使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能够蓬勃成长。
2023-11-09西安三意社作为秦腔发展史上有着128年演艺历史的重要剧社,为院团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标本。依据口述与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梳理三意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班社管理体制、培养模式、演出剧目、风格特点等视角考察分析,认为三意社延续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坚持传统秦腔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及传承谱系。三意社百年艺术成就,对当前戏曲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23-11-06民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同时,民歌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为高校美育提供着丰富的素材与有效途径,具有内在逻辑及实现形式。
2023-10-21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与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创作者自觉地将非遗元素融入动画影片的创作之中,通过动画电影对非遗生动、直观的呈现和创新表达,增加了动画电影的文化内涵。
2023-08-15近年来,数字技术推动的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带给人们新颖的审美体验,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活力。
2023-07-27传承人进高校“一对一”模式不是单向对非遗传承人的帮助,师生们与非遗传承人之间是相互学习、相辅相成的,不是合作导师对传承人的单方面输出。在启发传承人理解现代设计思想和创新方法的同时,非遗传承人也丰富了学院导师的人文思想,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了解,并提供了更丰富的艺术灵感和素材。
2023-07-20《淮南子》“天文训”“时则训”中对“闰”年、夏历与节气、十二音律与节气的关系的描述,以及相关历史、科技文献,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论依据以及“冬至”为第一节气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这有助于厘清民间、媒体、网络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诸多误解。
2023-07-20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其材料的选择和宣传对人们的认识形成了重要影响。在对各类物质扩大认知、加深了解的同时,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材料发展、演变的惰性的积累,也导致了一种关于传统手工艺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泛滥,甚至使技艺沦为材料的专属或附庸。这种材料观,并非传统手工艺的真实样貌,它既对技艺的活态传承产生制约,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造成曲解。因而,重新确立科学的材料观,是实现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及其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3-07-18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门独立画种,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曾在稳定社会秩序、加强民族凝聚力和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由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的“版印春秋——中国美术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从馆藏作品中精心遴选出120余件纸本年画和部分原版,以“神祇”“愿景”“节令”和“戏出”四个主题展现年画艺术丰厚的历史文脉及其与农耕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从雕版印刷的视角,挖掘年画艺术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
2023-06-21非遗展从实践到“活态”策展理念的发展,使得非遗展文案大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非遗项目专题展、非遗综合展、非遗主题展等不同类型的叙述模式。从非遗保护方式、非遗策展原则、展览业态的角度分析,可将其展陈形式分为展品展、活动展、情景展。对各类策展叙述模式的基本面貌、策展重点,以及展览形式及理念的分析,可为后续非遗展览策划提供参考。
2023-05-09从信息文明、双重宇宙、文化数字化和非遗数字化等四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在数字化的“旋涡”中,人们成为新数字空间中的“新移民”的观点。
2022-09-09非遗名录制度的建立改变了戏曲的生态,各地一度濒危的戏曲剧种得到了普遍性保护,各地方戏曲剧种的独特性和与相关剧种的差异性得到了突出强调。但是行政主导和申报评定制的工作方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它既是“重申报、轻保护”现象的根源,也导致各级非遗名录“传统戏剧”类别下的戏曲项目出现了诸多瑕疵,许多类似“仿古建筑”的新兴剧种进入了非遗名录。只有深入探讨,提高对文化传统的意义与价值的认知,才是非遗事业行稳致远之道。
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