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文物不同,非物质文化是“活态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文化。在互联网时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战略使命,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播与秩序、平台建设与利用、公共场馆展示与研发四对关系。
2021-07-01传统工艺是一个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集合体,关乎人的本质创造力。唯有以当代生活为目标,传统工艺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体现出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因此,既要从工艺的造物观念、技艺等角度审视发展历史,又要立足当下、立足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着眼文化、产业和生活,进一步激发内生动能,服务当代发展。
2021-06-28中国文化传统塑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貌。在当代研究视阈之下,需要厘清大小传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的意涵,进一步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关联,读解出文化、传统与知识技艺之间你中有我、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揭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2021-06-28文化发展靠积累,面对人民大众的丰富创造,承接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积淀了历代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国家文化保护工作一以贯之的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本保证。
2021-06-09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至今已十年,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蓬勃兴旺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法律所确立的宗旨、原则、政府职责、基本制度等在非遗的抢救、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保障作用。
2021-06-09《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十周年之际,我国的非遗保护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不断增加,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非遗保护能力不断提升。
2021-06-09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在2019年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要“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注重社区和群体的认同感”。
2021-05-17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活跃着高校艺术类院系的师生团队。他们的实践,以多层次、全方位的艺术形式介入乡村建设,在乡建人才培养、传统村落保护、传统工艺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帮扶成效。在脱贫攻坚战中积累的艺术介入的理念、方法和措施,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显示出高校艺术实践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05-1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寻求历史的客观“确凿”转向探寻文化意义的“真实”,即活的价值。价值活化的生态根据包括社群、媒介和场景三个要素的演变:与特定文化传承相关的社群从传统的社群扩展到网络社交群,文化传播的媒介从物质媒介转向智能化媒介,以及从历史记忆转向活的生态场景。
2021-04-2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彰显着民间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和礼俗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关乎文化血脉赓续、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海南始终坚持强化系统性保护,推动日常化传承,积极构建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新格局。
2021-04-06清明属于春天,古有八风之说。清明风起,天地明洁,谓之清明。
2021-04-06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秉承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原则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随着时代变革和现代科技的推陈出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尤其是由数字化技术发展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在当前数字化信息浪潮下,构建非遗文化的生态传承系统,对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坚定我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影响力显得尤为关键。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