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二批Ⅲ-29
申报人/申办单位: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民间传统盛行的一种群众性表演艺术,多在民间盛大节日里由舞踏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表演,踩高跷表演者身着民间盛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着传统戏曲折子,扮演着身份不同,造型各异的戏曲人物形象,表演起来,粗犷奔放,绮丽多姿,诙谐幽默。
加上鼓锣、镲伴奏、列队穿梭,扭秧歌、叠罗汉。表演更显得轻松欢快,绘声绘色,近前观看龙腾虎跃,栩栩如生,站在远处观赏声情并茂,形色活现,它不仅走村串乡,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的舞台,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直沿袭至今。踩高跷在五虎张村,有着悠久的历史。
五虎张高跷一般都在年节及重要的庆典活动中演出,其规模可大可小,较为灵活,多则一二百人,少则十数人。在人物扮演方面,一般分“文跷”和“武跷”两大类,均仿照传统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表演者根据剧情需要手持各种道具,排成男左女右两行(或四行)在雄浑的鼓乐伴奏下,踩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翩然起舞,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一些演技高超的演员还会表演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下腰、劈叉、鹞子大翻身,鲤鱼打挺、扑蝶,原地旋转3600以及叠罗汉(造型)等。所有这些精彩的表演,常常博得观众的惊叹和称赞。
这些行家里手们能够把这些高难动作做得既精彩又干净利落,这真是他们的一手“绝活”。还有民间鼓乐南瓜蔓,喜剧杂耍等博得观众阵阵掌声。而且五虎张高跷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他不同于东北等其他地区的高跷,它的踩艺高而悬;如东北高跷其跷腿仅高50cm,而我们的跷腿最普通的也要高到150cm。特别是那些特技演员的跷腿要高达180-200cm.。在这么高的木棍跷腿上要作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这实在需要有高深的功夫和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