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二批Ⅲ-38
申报人/申办单位:吴起县文化馆
吴起铁鞭舞是吴起县民间的一种节日喜庆舞蹈,用于祈求丰收、欢度佳节,此物广泛流传于吴起县及周边地区,发展成了一种娱乐性的表演艺术。
吴起县自古以来便是北方的边关要塞,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形式,铁鞭舞便在这时产生。吴起县的由来源自战国时期的驻边魏国大将吴起,当时的吴起人烟稀少,大将吴起所率兵力不足,为扩充兵力、抵御秦兵,吴起采用“选卒制”,全民皆兵、兵民一家,战事起则共同抗敌,战事休则兵民同耕,战事胜利则兵民同乐、同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亦兵亦农,即有操演军队,卫疆杀敌,又有庆祝胜利、欢庆丰收之特征的吴起铁鞭舞,它是吴起大将军操演军队,抵御外敌,促进生产的缩影。
作为陕西省建市“吴起铁鞭舞”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因没有足够的文献或其他依据,所以,对其历史渊源,只能通过民间传留的艺术形式和道具(铁鞭)来判定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吴起铁鞭舞自战国时期军队舞蹈传入民间以来,至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铁鞭舞大体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原始表演,即用古代兵器铁鞭和盾牌进行操演式的舞蹈动作;二是教仪活动,即通过巫师操作,丢弃盾牌,只用铁鞭,进行一种巫俗活动;三是以棍代鞭表演,此舞与中国武术结合,由习武人士传承;四是以“霸王鞭”代棍表演。四种舞蹈形式存在于历史的不同时期,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铁鞭舞的发展演变过程。吴起铁鞭舞的产生与形成是战国时期,即原始表演期,到了明代就发展为以棍代鞭的表演形式,而到了清代则基本上处于沉没的状态,民国初只有高才(已故),赵万宝(已故)两位老艺人,将铁鞭舞在民间传播,40年代后期,将铁鞭舞传与齐乃富、秦玉海、谢宝贵等8人,之后谢生贵、齐乃富等将铁鞭舞传与朱强、张明、许金等40余人,90年代后由朱强、张明、许金等把该技艺发扬广大,短短十几年时间将铁鞭舞传与宗世宽、宗庭之等380余人,使铁鞭舞走进群众,走上舞台。
据考证,战国时期魏国军队“将士舞”的基础动作,主要以“小跟步”和“马步提打”作为基本舞蹈动作。表演者在用铁鞭击打盾牌或对打或独舞时,嘴里吼着“嗨”字,变换表演,其粗狂豪放、充满野气和杀气,体现阳刚之气,富有战斗性和攻击性,舞步扎实,咄咄逼人,大有踏地三尺,将敌撕碎之势,威破敌胆,振憾乾坤,深受军队将士欢迎,广为民间效仿流传。铁鞭舞的动作简单,风格显明,古朴实在、易学好记,人数可多可少,场地可大可小,不论山坡还是平原,不管沙滩还是涧地,均可表演,随时可开展娱乐活动。此舞动作、节奏和伴秦虽然简单,但通过反复表演,变换使用,确在军队将士和民众心目中留下显明的舞步形象及深刻的节奏形象。驻军之地,几乎家喻户晓,见者能舞。在当时当地军队、民众中,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因此,使用性较强,便于军队内外推广,视为当时军队独有的适宜将领士卒表演的一种初期舞蹈艺术形式。
吴旗铁鞭舞是在全面继承古代“将士舞”基本动作、基本伴奏乐器,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了新时代的艺术气息,在舞蹈动作上,既有粗狂豪放的大动作,又有轻柔慢步的小步舞,刚柔并集,起伏跌宕,其强步舞打卷起黄土飞扬,势如万马奔腾,一发难收;其轻步变换,如弯溪流水,似微风摆柳,令人淘醉,回味无穷。在伴奏方面,仍然是采用武乐器参演。但从现代广场艺术需要,大胆采用并加入了铜制打击乐器,整体伴奏,增添了艺术色彩,听感充实乐耳,看觉气势宏大。其舞蹈共分四部分布局:即“出兵”、“布阵”、“格斗”、“收兵”。表现了军队将士出征应战,英勇杀敌、凯旋而归的全部过程,描绘了一幅精彩的战斗画卷,体现了军队将士令行禁止,敢打敢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必胜信念和保国护边,趣在其中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广大观众通过观赏舞蹈,穿越历史时空,深深感受古代战争,潜入思想、心灵洗礼。
由于铁鞭舞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从古至今,承载着每代人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缩影,它的传承与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接受西方现代舞蹈因素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舞蹈也进行着改造与升级,传统的影子越来越模糊,舞蹈逐渐失去了原生态的气息,我们也很难在舞蹈中感受历史的脉动,为了使传统舞蹈不至于失传,对其抢救与保护的工作极为迫切。目前,在中国的历史上,尚不见对吴旗铁鞭舞的有关经传,但它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广大民间,其形影显而易见,且量大面宽。它内涵丰富,特征凸显,历史源远,实属罕见,对于吴旗铁鞭舞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有利于该地区对其继承和弘扬。无疑对丰富和增补中国和世界舞蹈历史,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吴旗铁鞭舞是当地百姓民俗习惯和精神生活的缩影,是人民群众承传古代民间艺术的真实写照。发掘,抢救和保护吴旗铁鞭舞是培养人民群众基本素质的有利方式和途径。它不但对于提高民间文化水准,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都将产生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