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二批Ⅷ-57
申报人/申办单位: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文化站
西关老龙又称筒子龙,主要分布在三原县塬区和大小灌区,以西关东区、西关西村、大巷村、南道村为代表,因这些村地处三原县城西关,故名“西关老龙”。
龙舞起源 先传早在黄帝时期,有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里面出现过人扮演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武道场面。最早文字记载的龙舞,是东汉张衡的《西京赋》,对“鱼龙曼街”之戏中的“海鳞变成龙”有着精彩的描绘。中华民主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龙舞广泛在我国流传。
西关老龙源于三原,属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在师承关系上少有纯粹的“一脉相承”。据资料不完全统计,民国和建国初期代表性艺人为马秉义,现在为孙学义、李木特等。
《勉县五节龙》起源并流传于陕西省勉县新铺湾村。勉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的汉中盆地西端,南屏巴山,汉江在两山之间横过县境。勉县西部山区新铺,岗峦叠翠、林壑优美、清泉潺湲,地形错杂。青龙山、二龙山、黄龙山、奇龙山、青龙峡、龙王山等以龙为名的山长年凝视着蜀口的走马岭,留下了九龙戏珠的传说。
五节龙的表演分平地和高台两大段,耍宝人持彩球嬉戏逗趣,指引调度,积极与观者互动,使龙舞协调、丰富、节奏分明。平缓的过渡鼓点中二龙出水,此时仿佛五节龙刚从沉睡中醒来,左顾右盼,睡眼惺松,憨态可掬。鼓点渐紧,龙开始伸展盘旋,翻滚游江,两条龙缠腰戏耍,交头接尾,嬉戏相亲,温柔缠绵。鼓点越发的铿锵,飞龙腾空而起进入高台表演,卧台翻滚,似波涛澎湃,天风海雨扑面而来。彩虹飞驾,如绚丽的长虹,横贯千里。高台吸水,如龙翱翔于九天,唯我独尊。两条龙交相辉映,动静有致,有激昴的鼓点中将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五节龙始于老百姓向皇天发出的一声叹息,从耍草把龙到水把龙到拟水表演的五节彩龙,是劳动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它由原始的祈求天地,发展为讴歌盛世,是龙的传人内心企盼的深切表达。随着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五节龙终会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