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三批Ⅷ-65
申报人/申办单位:户县文化馆
杆秤是我国古代度量衡三大件(尺、斗、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衡器的基本工具,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墨经·经下》中,对杆秤的力学原理有精确的论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杆秤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杆秤逐渐演变成主要的称量工具。
秦渡镇为西周丰京故地,宋元时已略具城镇雏型,长期以来较为繁荣的商贸使其成为最早使用杆秤的地区之一。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是极其精细和严谨的手工活,制作步骤包括做秤杆、上秤钩和提钮、校称和标划刻度、镶铜花和秤杆染色等五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用祖传的专用工具进行手工制作。
秦镇杨氏木杆秤一般用黄棕类的红木或核桃木做秤杆。解放前为单提绳一排花的16两秤,20世纪50年代变为十两为一斤的市斤秤;70年代后,改为双提绳,两排花。80年代,在计量管理部门统一要求下,改提绳为提钮。90年代改为公斤秤。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电子秤和磅秤逐渐普及,使用木杆秤的人越来越少,秤铺生意日渐清淡。现在木杆秤制作手艺已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濒危状况十分严重。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