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三批Ⅷ-100
申报人/申办单位: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前秦符坚甘露二年(360年)置县至今,已有1640余年。境内公路遍及城乡,铁路交通便利,素有“三秦要道 八省通衢”之美称,这些特有的自然环境为传统地方风味小吃时辰包子的传承、生产、发展赋予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据《渭南县志》记载,渭南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但那时不叫时辰包子,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张儒坤,他家的包子特别味美,张师傅每日做包子有定数每天争先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过上午10时,就买不到包子。卖包子要讲一定时辰,买包子也要讲一定时辰,时间久了人们就给这种包子加上“时辰”两字,尔后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此地又出了一个卖包子的名家叫王德本,他制作的时辰包子,继承和发扬了张儒坤的制作传统,在技术操作和风味特色上甚至还超过了前人,人称“包子王”、“气死坤”。时辰包子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今天“工艺独特,形丰味美;口味浓香,肥而不腻;回味悠长,营养丰富;胜名关中,渭南一绝”。
包子从选料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一丝不苟,做皮的面要选上等小麦,用石器细磨、取其精粉、做馅的猪油要用大猪肉腔里的两块板油,不用花油,且要精心存贮一年后再用,油起沫后切成黄豆般小粒,合上面粉,锅内加优质菜油,文火炒熟。
佐料用赤水大葱,去头叶,杈仅去其中,拌上优质菜油,炒面做馅,配以韩城大红袍花椒和小香、大香、丁香、桂皮、草果、砂仁、荜拨豆蔻制作的九种等香料,每做六个油包子,搭配做四个素包子,素包子以豆腐赤水大葱为馅,后半夜起来蒸包子过路人能闻见香料。
包子的形状如同僧帽小巧玲珑,周边雪白,包底金黄,肥而不腻,香料悠长,吃包子走十里路,口齿留香,所以时辰包子也叫十里香包子。
时辰包子做为民间的一种传统食品,历史悠久,纯手工制作,为研究地方饮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时辰包子得到了渭南商家的继承、创新而大规模的发展,其中“张坤牌”朱家时辰包子尤为出名。时辰包子制作技艺已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