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五批Ⅷ-140
申报人/申办单位: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古琴艺术源自中国,后播撒于世界四方,故称“中国琴学”。2003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古琴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从周代开始,在古长安区域的周原之上,多位前世圣贤均善琴且知琴,他们或制琴之法度、或作琴制曲、或以琴叙史。古琴艺术因周代礼乐制度而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与人文气质。春秋、战国时期古琴艺术不断发展。秦、汉时期,皇室宗族、文人达者皆有善琴之好,琴学思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并对后世琴学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代是琴发展史中的鼎盛时期,特别是琴谱与琴器的发展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至高境界。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古琴艺术都有新的创新发展。目前,李明忠先生是古琴艺术的杰出代表 古琴的弹奏技艺,为左按右弹的操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吟、猱、绰、注等百余种不同的手法组合来表达丰富情感。文字谱、减字谱等古琴专用记谱法历史价值极高,《碣石调·幽兰》《高山》《流水》《胡笳十八拍》《广陵散》等百余首传世精典琴曲至今脍炙人口。
传统古琴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古称“斫琴”。是集乐器制造、工艺制作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性工作。有着繁复的工序与制作要求,特别是在形制、漆胎丶施材、配料等方面体现了古琴特有的审美情操,及其深微的精神与追求。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明忠先生,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古琴学者、演奏家,斵琴家。祖籍北京,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西安鼓乐、中国琴学、民族乐器研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潜心于中国琴学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研制、创制出仲尼、伏羲等多种仿唐“百衲琴”,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几十年来,在中国琴学的琴论、操缦、打谱、制曲、斵琴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是陕西中国古琴最初复兴的发起与奠基性标志人物,也是陕西乃至全国最早从事斵琴研究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