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道情
“西府道情”是陕西道情之一,民间称“关西道情”。起源于唐代的道曲、道歌。
唐王朝灭亡后,大批宫廷艺人和道士流落民间,将说道演化为说和唱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道情,明朝以后逐步发展为独立而较完整的道情戏。
西府道情早期以坐唱形式演唱,后来发展为广场戏或情节很简单的小戏在晚会中演出,也有以皮影的形式上演。
西府道情的题材丰富,有神话宗教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在长期演唱实践中,道情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调式,有飞板、哭长城、柳生芽、八板、绣荷包、耍孩儿、硬梅花调、采花调、吆老鸦等曲牌和软梅花点、硬梅花点、软上簧、硬上簧、软下簧、硬下簧、金钱韵、两头慢、一点油、滚板、哭板等板式。
现在,道情在许多地方已经绝迹,只有宝鸡陈仓区的姜马村和眉县下河寨村的道情班还在民间活动,亟待抢救。西府道情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