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板腔
弦板腔为陕西关中西路皮影戏。其主要乐器有“弦”(二弦和三弦)、“板”(又叫“呆呆”,分蚱板、二板两种),加上唱腔,故称“弦板腔”。其唱腔既豪放悲壮,高昂激扬,又委婉细腻,柔和清亮,能够表现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具有浓郁的田园牧歌式的特色和民歌韵味。
弦板腔曾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当时走红关中的就有“致和”、“杨五”、“换印子”、“天训子”四大皮影弦板腔名班社。“一挂牛车四个人,绳子四条椽四根”是当时的演出场面。牛车用作舞台,四根大椽撑在车厢四周,朝观众的一面挂上亮子(帐幕),亮子后面挂一盏亮灯,随着乐声响起,坐在靠近亮子的一人按照剧情舞动手中皮影,后面三人一边奏乐一边演唱,戏就开演了。
弦板腔的传统剧目有《封神榜》、《西游记》等。
新中国成立后,弦板腔搬上了大舞台,除了继续上演优秀的传统剧目外,当地还改编和创作了一批新编的现代戏,使这一古老的地方小戏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现在,弦板腔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