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杖头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木偶起源于周,承于汉,盛于宋,元、明、清以来均有流行。木偶原是一种宫廷艺术,但宋元戏剧出现后,木偶戏在宫廷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下来。由于木偶戏深受群众喜爱,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图注:木偶制作过程(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陕西杖头木偶分布于全省各地,尤其是关中地区班社众多。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引下,陕西木偶艺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木偶班社近80个。20世纪50年代初,长安木偶剧社更名为陕西省傀儡艺术剧团,后又更名为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
陕西杖头木偶亦称“跑台子”。木偶人的头部多用木头雕刻而成(后增加了纸质头),艺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合理变形,使角色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木偶表演时,既可以由操纵杖头木偶的人边舞边唱,也可以由他人在幕后配唱。
图注:陕西杖头戏木偶戏的表演(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木偶戏可以表现出许多大戏舞台上真人无法表演的高难度动作,如孙悟空的“腾云驾雾”等。陕西杖头木偶演唱的主要形式是秦腔,角色分为生、旦、净、丑。配乐有文武场面。所用乐器的曲牌、板路与秦腔大戏相同。代表剧目有《斩李广》、《打镇台》、《斩黄袍》、《周仁回府》等。
图注:木偶戏的演出(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陕西杖头木偶最具特点的是“内杆木偶”,即手棍在衣服内的木偶。内杆木偶由中棍、手棍组成。表演时,艺人以左臂举中棍(也叫命杆),右手操纵手棍,使偶人的表演灵活生动,变化多端。陕西仗头木偶戏已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注:陕西杖头木偶戏表演(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 阎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表演照
阎毅,男,汉族,1947年9月生,西安市碑林区人。1960年,阎毅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同年12 月调入陕西省木偶剧团 (现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 ,担任演员工作。曾任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
表演照
阎毅在木偶表演方面独树一帜,在艺术实践中有所创新。他表演的人物动作夸张,合理变形,使角色的特征更加生动准确、鲜明突出。
表演照
他曾在木偶剧《草原花红》、《半夜鸡叫》、《友谊赛》、《日月传奇》、《凤凰岛战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30多部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曾在陕西省中青年演员“农行杯”秦腔大赛中获一等奖、在陕西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中获优秀表演奖、在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中获优秀表演奖。1994年,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中表演“木偶魔术”,受到观众的好评。
表演照
他创作的木偶剧《钟馗嫁妹》,在中国首届秦腔艺术节上获优秀演出奖。其事迹被录入《陕西文化名人录》、《中国艺术家传集》等辞书中。阎毅现为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