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仓颉传说(仓颉造字传说-洛南县)
仓颉造字的故事流传于陕西洛南县,众多古籍文献资料均有记载。如《帝王世纪》载有:“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
图注:仓颉造字故事的碑文(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策海.六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古籍中所说的玄扈山,即位于洛南西北眉底乡南境,与洛河之北的阳虚山对峙。洛汭之水,则是指发源并流经洛南境内,在洛阳注入黄河的洛河,俗称南洛河。
图注:仓颉庙(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又据古洛南县志记载,历朝历代的达官文人,风闻仓颉造字在洛南,前来玄扈山下瞻仰拓印者络绎不绝。拓印洗笔的墨汁把崖下的石潭都染黑了。后因当地民众不堪其扰,纵火焚毁了刻字的石壁……这些“阳虚鸟迹”、“灵龟负书”、“墨染黑潭”、“火烧石壁”等等遗迹和典故,就构成了仓颉造字故事的基本素材和主要部分。
图注:仓颉民间供奉场图(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为弘扬仓颉文化,彰显仓颉精神,1997年,洛南县民间有识之士成立了社团组织——仓颉艺术研究会。2001年,洛南县人民政府举办了盛大的首届仓颉文化艺术节。2007年,洛南县委、县人民政府恢复了已中断数十年的公祭仓颉活动。
图注:仓颉造字的碑文展示(陕西省艺术馆提供)
当年,仓颉造字被列入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南县文化馆经多年努力,对仓颉造字的故事进行了认真地搜集、整理,将其主要的十一个故事编撰成《仓颉造字的故事》一书并筹备出版。仓颉造字传说已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11日,中国国务院成文批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其中陕西的《仓颉传说》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神话传说
仓颉,复姓侯刚,名颉,上古黄帝时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于白水县北原乡阳武村的乌羽山,卒葬“衙利之乡”(即今史官乡史官村北),享年一百一十一岁(见阳武村现存清代断碑)。《黄帝赐姓》中说,仓颉造字,国民得福,黄帝深感其能。乃赐仓为姓,“仓”(仓)意指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仓颉神智超过了他,是君主上边独一无二的人。可见俗信对仓颉推崇之高。
对于仓颉造字的功绩,青史永载,后世崇敬。人们尊他为“仓圣”,起殿建庙祭祀,庙在墓前,环周围墙,占地十一亩,“不知何年何月所建”(《白水县志》)。但从碑石考察,可追溯到东汉延喜五年以前。庙内建筑宏伟,古柏甚多。《县志》上说;“干粗十围者,四十余株”,而不足十围者遍庙皆是。上蔽霄日,虬枝盘旋,枝叶交通,生出了许多供人遐想的空中图案。庙东北角一柏,传为仓圣手植之树,高十七米,干粗一点二五米,与乔山黄帝陵轩辕柏遥遥映衬,各有千秋,堪称树中之奇。
为了弘扬仓颉的创造精神,白水劳动人民很早就口传着许多颂扬仓圣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多姿多态,土香土色,深得当地人民喜爱。在仓颉造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很富有代表性,它是这样说的: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用祖先传下的结绳记事的方法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状的绳结到底都代表了些啥,连他自己有时也没法辨认了。
有一次黄帝要和炎帝会谈,命仓颉整理黄炎两部族几年来发生纠纷的史实。仓颉在记史库里泡了几天;弄得头昏脑胀,耳鸣目眩,仍然出了差错,遭到黄帝的斥责。
这件事,使仓颉受到很大刺激,决心发明一种符号来代替绳结记事。他苦思苦想,把肠子拧了九十九个过儿,也没能想出个名堂来。母亲劝他到大众中去开阔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阳关大道。他跑了九九八十一个村落,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趟过八八六十四条河流,拜访了九十九个善思会道的人。脸瘦,腿肿,汗水也流干了,终于头脑开窍。他回到家乡阳武村,躲进村西沟内,开始了万事万物的符号的创造。为了不受外界打搅,他拒见亲友家人,连吃饭也由母亲一人来送。但还有个限定:送饭到沟口,摇铃打招呼。听到铃声由他来接,不让母亲进沟看视。就这样两年很快过去了,他仍钻在山沟里不肯露面,谁也不晓得仓颉搞些啥名堂。一天,母亲来送饭,不摇铃打招呼,悄悄进了沟口。到沟里一看,只见满沟岔的石猪石羊驮石头,数不清石人砌楼房。母亲惊讶地喊道:“乖乖!这些石猪石羊多可怜,快让歇歇,莫把它们压死了。”话音刚落,石猪石羊卧倒了,石人也一动不动了。仓颉听到母亲的声音,急忙跑出山洞,见此情景,也失了神儿。
原来,仓颉孤身住在沟内,日夜忙着创造一种记事记物的符号,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叫做“字”。这些字都是仿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亮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到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凝聚了众人的智慧,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的造着字。一天一天过去了,他造的字越来越多,那时没有笔墨纸砚,他用树枝把字儿写在山洞的洞壁、脚地上。一个山洞写满了,挖出第二个山洞继续写。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给仓颉托了个梦,说:“人间没有字,万古如夜黑。你快点造字吧,不要操心没处写,我帮你造一座石楼,能把你造的字全都藏在里面。”第二天,仓颉出来一看,只见石猪石羊驮石头,石头工匠打地基.心知天神暗助,自然十分高兴,不用说,造字的劲头更足了。谁料母亲一句话泄了天机,破了仙气,石楼没有修成。据说石楼如果修成的话,在楼顶可以俯视长安,远望北京,能听到天宫群仙聚会的话语,可召来百鸟绕楼齐鸣,白水县附近各地,也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多的官哩。
仓颉造成三窑洞字因为无法长期保存,只好从头至尾记在心里。他回到村里,要教给兄弟姊妹们。谁知家乡的人用惯了结绳记事的办法,不肯跟上学。仓颉一气之下,跑到外地教人识字去了。他在长安教出数千名学生,还在河南、山东、河北各地,办过学堂,后来声誉传四海,桃李满天下。
仓颉回到故乡时,已年过半百,人老眼花。家乡的子弟们求他教字,他高兴地坐着凳子,伏在桌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终于教会了家乡不少子弟。但他年盛时,是站着写悬腕字,而教家乡的子弟时,是伏在桌子上写,所以白水人至今仍不会站着写悬腕字。
据说仓颉造了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当然,古代的人只学会了几升,就是后来的孔夫子也只学了七升,还有三升,撒到蛮夷之乡,这才使中华外域的人开始有了文字。
在仓颉以字降妖伏龙的故事中,既有原始初民的意识,又有后世宗教的浸染,仙话的色彩较浓。《鬼哭龙藏》的传说中就十分生动地交待了“字能逼邪”的来历:
仓颉造字的时代,山鬼成精作祟,妖龙为害民间。人们为了消灾免祸,常献整猪整羊整牛,虽这样祈祷求告,它们却仍作恶不止。
仓颉创造了文字,能把世上的善行恶德统统记录下来,千年万载地传之后世。
山鬼为此心里发慌,唯恐自己的丑行被仓颉记去,便勾结妖龙要害仓颉、毁文字。妖龙掀起巨浪狂涛,刹那间,世间立时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山鬼拍手称快,以为仓颉难逃死路。
他们高兴得太早了,仓颉不但没有遭到暗算,早被玉帝请去赴蟠桃大会了。在群神聚会时,玉皇还特别表彰了仓颉的功绩,并下令天宫诸路神仙,连金童玉女在内都要学会仓颉创造的文字。这样一来,仓颉的威望大大提高了,而且处处都有神仙保护。
山鬼想诱杀仓颉,夺去书捆。在山神暗祐下,书捆中飞出一团火球,烧得化成美女的山鬼,遍体黑焦,逃至山涧,叫声不绝;妖龙想淹死仓颉,抢走书捆。海神暗中护祐,人书完好无缺,妖龙却远远潜藏。这两件事一传开,人们不知就里,就说仓圣造的字能降妖伏龙,除鬼逼邪。直到现在,一些老年人还说,晚上睡觉枕本书,鬼神也不敢近前。
这则故事充分歌颂了仓颉造字惊天地而注鬼神的功绩。暗含着上古人类与自然作斗争和文字的神奇作用。
石头、树木变形故事,是人民对仓圣庙一草一木,一树一石的神化。充满了一种崇敬和虔诚的信仰。《碑子磨进士》,说一个对仓圣十分敬重的跛足青年,读书时常到仓颉庙石碑上磨手,结果磨出了一手好字,一肚子诗文。但在进京赴考途中因救落水女子而染上风寒,进入考场后却无力答卷。他心灰意冷正准备退出考场时,一股清风吹来,顿时神清气爽;更奇的是,卷中答案全在眼前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他没费吹灰之力,依照碑文奋笔疾书,很快誊清交卷,点了头名状元,故事把仓颉及其庙内石碑,完全神化,体现了人们对仓颉这位文化神的虔诚的崇拜。
仓颉庙的古柏在传说中也变成了神灵的外化之物。它能知善恶,察是非,施神威,充满灵异之气。庙门口有一棵干粗几围、冠广数丈的古柏,根露地表,劲挺有力,威武庄严,犹如壮士守门,披坚执锐,凛然不可侵犯,此柏名叫“惊贼柏”。说是很早以前,一个小偷夜潜庙外,意欲入庙行窃。突然听见此柏发出嘎嘎怪声,忽又见火星飞溅,旋即猛雷炸响,直吓得小偷跌落墙根,顾不得心跳腿软,连滚带爬逃回家里,病了九九八十一天,险些要了小命。传扬开去,从此再也没贼敢图谋庙中的财物。庙院内外还有“不进柏”、“宝莲灯柏”、“再生柏”、“转枝柏”、“奎星点元柏”、“柏抱槐”、“灵芝柏”等,都附有各自美妙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