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时间:2019-03-08 文章来源:陕西省文化馆 浏览次数:4359
延川剪纸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遗产级别:国家级 省级
遗产编号:国家级第三批Ⅶ-16 省级第二批Ⅶ-11
申报人/申办单位:延安市
延川剪纸是陕西省延川县境内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与当地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有关,亦多用于民间的信仰祭祀活动。
延川剪纸被广泛地用于当地的社会生活之中,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剪纸。在当地民间,剪纸和料理家务是广大劳动妇女展示才干的重要方式,当地民间谚语云:“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延川剪纸是以妇女为创作主体的民间艺术,多反映着纷繁多趣的社会风情和家庭生活,表现手法有写意、写实两种,多与作者的性格有关。至20世纪90年代,当地的剪纸作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其代表人物有高凤莲、郭如林、高河晓、刘洁琼、刘小娟、袁随花等。
高凤莲作品《陕北风情》
延川剪纸所涉及的题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纺线织布、风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多采用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形式表现,画面简洁,结构严密,主次分明。所表现的形象造型纯朴,外轮廓或方或圆,线条粗壮便于运剪,亦利于粘贴仿剪,具有粗犷浑厚、热情奔放的地方风格。
高凤莲作品《黄河人家》
时至今日,延川剪纸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濒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需要对之进行抢救和保护。
高凤莲作品《抓髻娃娃》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川剪纸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也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延川剪纸是农村妇女爱美而产生的民间艺术,是农妇思想与祈求平安幸福生活的产物。
高凤莲
延川剪纸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造型简练淳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一般设有方、圆依托的外轮廓,线条粗壮,便于运剪,利于粘贴仿剪。构图结构严密,主次分明,韵味丰富。表现手法分写意写实两种。
延川剪纸主要代表作品有《抓髻娃娃》、《鱼儿戏莲花》、《莲生贵子》、《麒麟送子》、《连年有余》、《福禄庆寿》、《十二生肖》等。延川县于2004年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延川剪纸由于受现代文明社会的推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人亡艺绝的制约而濒临绝亡困境,保护和抢救延川剪纸将会对中国民间美术乃至世界美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作用。延川剪纸已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延川镇,东有黄河大桥与山西省相通,西南距延安市政府所在地84公里。
延川县建于隋开皇三年,至今已1400多年,其剪纸艺术兴起更早,是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以妇女为主体的民间艺术,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延川境内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生存活动,并创立太极八卦图,故黄河文化积淀浓厚,剪纸体裁、题材丰富,体裁主要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题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纺线织布、风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具有造型简练纯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之特点。堪称北方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延川剪纸起源早发掘晚,一直埋没于民间,时至1985年才得以渐次发展兴盛,20世纪90年代迈入成熟期,新世纪达到鼎盛,涌现出剪纸艺术大师高风莲,名家郭如林、高河晓、刘洁琼、刘小娟、袁随花等10余位,形成了15000人的庞大队伍,1991年被中央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4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延川剪纸由于受现代文明社会的推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人亡艺绝的制约而濒临绝亡困境,保护和抢救延川剪纸将会对中国民间美术乃至世界美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艺术特征
延川剪纸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造型简练淳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一般设有方、圆依托的外轮廓,线条粗壮,便于运剪,利于粘贴仿剪。构图结构严密,主次分明,韵味丰富。表现手法分写意、写实两种,写意作品出自性格开朗、大胆泼辣、做事利索的妇女;写实作品出自性格内向、细心慎重的女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中青年剪纸能手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具有现代生活气息。
主要价值
一、延川县剪纸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美术,具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功效。
二、延川剪纸内容丰富健康,对充实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延川剪纸得到全国专家和世界友人的认可,它保留了古老图腾文化、艺术形态和本源哲学的内含,保护和抢救延川剪纸将会对中国民间美术乃至世界美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历史渊源
延川县剪纸已有数千年历史,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其产生背景一是审美观念。爱美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本性,剪纸源起于美化居室,叫窗花,初为家庭妇女爱美的独创艺术。二是延川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又处边陲之地,天灾人祸频仍,人民生活贫困,剪纸不仅是最经济实惠的一种美化家居的艺术,也是妇女祈福驱祸、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内心表露,三是延川黄河文化积淀浓厚,历史上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在境内生存活动,从黄河大转弯中得到启示,创立太极八卦图。以阴阳平衡、生育繁衍为主题的剪纸与生殖崇拜密切相关;伏羲、女娲等人物为主题的剪纸与偶像崇拜密切相关。
延川县剪纸起源早发掘晚,一直埋没于民间,时至1985年,方作为一门民间文化艺术得以渐次发展兴盛,20世纪90年代迈入成熟期,进入新世纪达到鼎盛期。2002年2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会在延川召开,2004年6月挖掘普查全县有剪纸艺人15000人,省级有影响的20余人,全国有影响的10余人。
相关工具
一、剪纸工具
小剪、大剪、斜刀、筒刀。
二、主要用抖
各种彩纸,且以红、绿纸为主。
分布区域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介于北纬36°37′15″-37°05′55″,东经109°36′20″-110°26′44″之间。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延川镇,东有黄河大桥与山西省太原市相通,西南距延安市84公里。
延川县建于隋开皇三年,至今1400多年,辖9镇5乡,345个行政村,人口18.7万,土地面积1983.2平方公里。
延川县地处黄河中游,属黄上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近年来境内交通大为改观,210国道穿越县城,渭清公路横贯全境。延川县属传统的农业县,红枣是其特产,资源贫乏,境内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故春夏连旱灾情时时发生,仍属全国贫困县之一。
延川剪纸分布广泛,遍及全境,但以文安驿镇、延川镇和沿黄河土岗、延水关、眼岔寺3乡镇享有盛名。随着产品、技术、人才的交流,延川剪纸艺术名扬国内外,形成巨大影响。
● 刘洁琼
刘洁琼
刘洁琼,女,1967年11月出生,汉族,陕西延川县人。自幼受母亲高凤莲剪纸艺术熏陶,1996年开始学习剪纸、布堆画,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2001年以来,不忘自己肩负传承这一民间艺术的使命,用自己心灵的语言不断的讲述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把自己所知的母本文化语言讲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承传者,并且不断地进校园、社区、妇女手工艺合作社的领办人、下基层等传授剪纸艺术,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有为的剪纸艺术家。
和孩子们一起剪纸
获得的荣誉
自2009年起,先后被省妇联评为 “陕西省巾帼创业先锋”、“巾帼建功标兵”、“三秦文化优秀女性”荣誉称号。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联等评为“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先进个人、优秀文艺工作者等称号。
非遗传承活动中与剪纸爱好者亲切交谈
作品获奖情况
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中,剪纸《黄土地上的信天游》获一等奖。
2002年,在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山花奖·首届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评奖中”剪纸作品《黄土高坡的歌》获金奖。
2012年11月,剪纸作品《腾飞的龙年》(延川剪纸项目)在“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荣获银奖等各类大奖30余项。
参与的社会活动及作品被收藏情况:
2000年以来,剪纸系列作品黄土地上的信天游》、《小院》、《《歇晌午》等438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1年 以来,在国内外从幼儿园到各大院校及国家图书馆受邀剪纸讲课和传授剪纸文化技艺多次。
2003年8月,应邀参加了中国文联举办的抗非典“《中国文学艺术界永结同心》剪纸主题艺术展”。
2004年,参加延川县剪纸大普查工作,普查了4个乡镇, 46个村庄,5所学校。
2008年4月,应德国著名的收藏家杨森夫妇邀请在德国进行了南北巡回剪纸展。
2012年5月,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访问以色列。
2014年5月,我们祖孙三代受中国美术馆邀请举办了《大河之魂》——高凤莲祖孙三代剪纸艺术展。同月,随文化部外联局参加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史密森民俗节。7月,随文化部外联局参加加拿大“中国民俗文化节”。
2015年9月,受文化部邀请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研讨会,并发言“用剪刀抒写的家族梦”。10月,受文化部邀请在西安·曲江举办的“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非遗展,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作现场剪纸表演。
2016年3月,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振兴传统工艺座谈会,项目代表发言《非物质文件化遗产的传承与现状》。10月,参加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的“永远的长征——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两周年,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学员长征精神主题作品展”。
撰写的文章刊登情况:
2002年以来,《艺术生命的感悟》《剪出一片黄土风情:记我的母亲高凤莲》《我·剪纸·信天游》《剪纸招我魂》《心意——我与史密森民俗节是同龄人》《在一张红纸上书写人生》《花花铰出黄河魂》《大河之魂——高凤莲祖孙三代剪刀下的放飞之梦》、《怀揣剪子,绽放心花——记延川剪纸传承人高凤莲》、《女人的剪子,心灵之花的精灵》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杂志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