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二批Ⅰ-3
申报人/申办单位:武功县文化馆
农业始祖后稷教稼圣地外景
陕西省武功古称有邰,毗邻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民族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
相传距现在约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姜女原,因踩巨人足迹而生子,以为是不祥之物,结果三弃不死,就又抱回养育,起名叫“弃”。弃从小就喜欢农艺,在母亲的教诲下,长大后遍尝百草,掌握了农业知识,就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种庄稼。传说他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神仙下凡,送来百谷种子,让其为民造福,被大家尊称为神农后稷。
一自啼声出隘巷,锦绣大地成粮食;
华夏兴业农为本,史册从此尽铿锵。
姜嫄墓牌楼
千百年来。人们敬仰姜女原圣母,感恩后稷的功德,民间流传着《农神之母与远志》、《教稼台下赛蒸馍会》等许多后稷的传说。至今,来自西北及关中各地的农人便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传统古会。人们不但把劳动一年的农产品进行交换,还继承了一个古老的风俗——上会时,都要带上当年麦子做成的大白蒸馍,在会上比赛展览,显示庄稼丰收,来纪念神农后稷。
后稷教稼台
后稷教稼台记载着炎黄民族发端农业,树育五谷的悠久历史,《农业始祖后稷传说》深深扎根于民间,对我国古农业的发展和民间文学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后稷传说年代久远,民间文学创作与讲述人很多,历朝历代都有造诣颇深的代表人物,如明代状元康海在编撰《武功县志》时,对后稷的故事详细描述。后稷传说比较大众化,民间文学创作和讲述人并不一定是传承关系。
解放初期,比较优秀的创作与讲述人有:郭志英、宋涛、陈士英、黄晓明、刘振海等;八十年代有黄权中、刘志谋、马维忠、党志德、张俊杰等。近期有周崇斌、何志健、邹文博、郑晨光、刘志宏等。特别是武功县文化馆干部刘志宏,出身于书香之家,从小受父亲刘振海的教诲,近年来收集整理,创作发表了后稷系列故事,且本人擅长讲述,有一定的影响。
后稷传说虽然大众化,具有一定的群众性和广泛性,但能完整系统讲述的人越来越少,比较优秀的创作和讲述人多数已故,健在者普遍年事已高。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流逝、年轻一代兴趣的转变,传承者后继乏人,处于失传的边缘。现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农业始祖后稷传说》这一民间文学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