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道情主要分布在汉滨区恒口、五里、大同、瀛湖、张滩、建民、关庙、花园、河西、吉河、二里、石梯、富强等乡(镇),辐射周边地域。鼎盛时有30多个皮影班社,目前,常年活动的皮影班社有3个。
安康道情艺术是指用牛皮刻制成影子进行表演,其特点是人员精,分工明,场地小,简便易行。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班社一般由六人组成,四人也可演出。所谓“五紧、六慢、七消停”说明参加演出人数具有灵活性,六至七人为最佳。在演出场地上,大小没有多少讲究,约十多平方米即可。
安康道情乐器有:
1、皮弦;2、曲笛;3、板胡;4、渔鼓筒;5、非子;6、梆子;7、大锣;8、堂鼓;9、铙钹;10、小钗;11、板鼓(鼓板);12、唢呐;13、牙子板等。
安康道情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民间演此戏,多见以牛皮灯影为道具演出(俗称牛皮灯影戏)。牛皮灯影是把牛皮经过消制处理,刻制成生、旦、净、末、丑等各种人物及山、石、殿、帐、花、草、器物、道具等,再着以各种颜色,它是融雕刻、绘画、透视、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戏剧,且人物身体各部分是可活动的,演出时逼真生动。
安康道情据传有一千二百多个本(折),其本头戏多,尤多连台本戏,历史戏、神话戏占绝大多数,也有不少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故事戏。剧目有文戏、武戏之分,文戏重唱工,词藻华丽,辙韵严格;武戏重表演(拦门技巧)。
道情演出简便易行,不论是民俗节日、婚、丧、嫁、娶,还是庙会等多种场合皆宜,均被人们认同的一种娱乐方式,能最大限度适应城乡环境的变化。演出时只需约10平方米空地,支上亮子,一盏四捻油灯,五、六个人就可唱戏几天几夜。
安康道情产生于清·嘉庆年间,先人们在学习借鉴了关中秦腔艺术的基础上,融入安康本土文化后而形成这一独特艺术。安康道情在唱腔上既高亢激越,又细腻委婉,在乐器的使用上,道情使用了皮弦和渔鼓筒等乐器,使道情音乐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形成了安康道情这一独特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