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道情
项目简介
道情,是道教宣传教理教义为道教服务的一种民间演唱曲艺。最初宣扬道家的修身养性,以改恶从善的宗旨,也是道家所说的“点化”。
演唱内容以“八仙故事”为主,表现忠、孝、节、义,也有其它内容。演唱剧目有:《鞭打芦花》、《百花山》、《卖道袍》、《八岔诗》、《菊花亭渡母》、《湘子渡林英》、《小如贤》、《杭州卖灵丹》、《高老庄》、《孝母得金》、《状元及弟》、《三孝让产》、《吕蒙正赶斋》、等。它的音乐构成方面,有五种汉(按间伴唱):高音波、平音器、短波,花音波,尾波,梅花彩调波等五种。它的板式有:苦音塌板、连板、代板、慢板、大板、平尾声塌板等。曲牌有“皂落泡,一枝花,乌夜啼,牧羊关、雁儿舞,十三调,五更词、耍孩儿,梅花调等。其音乐方面,道教音乐色彩特别浓厚。现在还保存着大量古代手抄剧本。
地理位置及分布区域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历史悠久,周至县楼观台是老子(李耳)说经的地方。后来,在汉、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楼观台成为全国有名的道观,来往官员及游人很多。在这种情况下,道教内有人将教内的经典,文献等改为“道情”演唱。楼观台也是“道情”这种曲艺形式的产生,发源地。
道情,是道教宣传教理教义为道教服务的一种民间演唱曲艺。最初宣扬道家的修身养性,以改恶从善的宗旨,也是道家所说的“点化”。
周至道情历史上广泛存在于关中地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仅存有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道情会”
传承脉络
周至道情,从道教诞生以来,发源生产,历经千余年,因为仅为口耳相传,有名姓可考的仅从清代开始。司奎国,秦百绪
司俊,司秀,司杰,杨占奎,李三,杨固,杨水,杨实学,杨保玉,程福有,秦有余,李效堂,赵发荣,刘斌,陶金贵,马存德,李效光,司孝贤,李彦奎,王福怀,李效林,吕保良,杨墩稳,祝生玉,程公娃,程公巷,吕克动,陈德荣,李效荣,陶红德,文玉萍,张占劳,巨转娥
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1、周至道情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音乐古朴优雅、清丽、委婉,剧情寓意深刻,形象鲜明,引人入胜。
2、《周至道情》既是农耕文明时期陕西关中人生命形态的体现,又是道家、儒家意识形象在关中地区的体现。对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民俗风情、意识形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