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梆子
项目简介
同州梆子,也称东路秦腔或老秦腔,是陕西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发祥于今陕西大荔(古称同州),其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与形成不仅对陕西其它剧种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中国后来梆子腔体系所有剧种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其历史悠久,风格鲜明,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戏曲梆子腔系所有剧种之鼻祖。同州梆子在明末已有班社演出活动。据同州梆子老艺人王谋儿(清光绪中叶生)口述,李自成于崇祯年间(1628——1644)率农民起义军在蒲城孝通(县南,与渭南相临)练兵时,曾以同州梆子戏作为军戏娱乐将士。后携带其入京。又传播到中原和江浙、湖广等地。 同州梆子它发端于春秋,形成于秦汉,昌明于隋唐,盛行于明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诸多专家经过研究考证,均认为古同州地区是“秦腔的最初发祥地”,也是“梆子戏中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剧种”。可以说,同州梆子是我国梆子腔系统各剧种“共同的祖先”,堪称“鼻祖”。
同州梆子的传承遵循以艺术人才群体为单位的艺术规律,大荔县剧团作为保护单位,近年来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和“剧目相传,演出育人”的思路,积极探索传统优秀文化保护传承新路,让同州梆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快速走上新时代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主题道路。建立了以“同州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按每年度排演一代表性剧目。目前有同州梆子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陕西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渭南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大荔县剧团25名演职人员已经列入同州梆子传承队伍中。另外,群众中间也成立有同州梆子演出队伍。目前在山西、河南、河北以及西北五省等都有观众。
地理位置及分布区域
大荔位居陕西关中平原东陲,南临渭水、北枕镰山,东濒黄河、素有“三秦通衢”之称,是关中东府政治、文化中心,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现辖13个乡(镇),415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国土面积1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万公顷。
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的地带,境内黄河、洛河、渭河三河汇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境内沙苑区为内陆平原最大的沙漠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生态保护区。大荔是全国粮棉油等十大农林牧渔商品基地。同州西瓜文明遐迩,沙苑108(黄花菜、红枣、花生)享誉海内外。同州梆子,亦称“老秦腔”、“老梆子”,清乾隆年间称“同州腔”,也称“东路秦腔”,是梆子腔的一种,以主要流行地同州(今大荔县)为中心而定名。流行于关中东府十余县、北达韩城、东至潼关,南抵洛南,西达西安。明清时期,曾传至北京、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和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其唱腔特点慷慨激越、粗犷豪放。
传承脉络
第一代:(1771-1775年)以樊小惠、魏长生为代表;
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是同州梆子发展的鼎盛时期
著名梆子腔艺人樊小惠于乾隆元年加入西安创建的“江东班”,“以声擅,绝唱也”著称一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流派。乾隆二十三年,巍长生(13岁)在大荔学演同州梆子十七年,于乾隆四十四年首次进京演出,后再次进京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城。可为同州梆子第一代。
第二代:(光绪元年到六年间)碟碟儿(丑)、三喜儿、同州儿、庚寅(花面)、云科儿、记虎 儿、银项儿等。
第三代:(光绪七年到二十年)冬至儿、双喜儿、忽忽子、五五子、同顺儿等。
第四代:(光绪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王谋儿(活韩信)、赵步瀛(二麻子),赵杰民(咬牙旦),朱林逢(迷三县),王德元(猛开花)、拜家红、赵东郎、何祥初、王麦才、王赖赖、何新喜、段俊峰等。
第五代;(1906年-1925年)白长命(盖陕西)。
第六代:雷平良、白岳焰、杨三俞、王云香、杜爱仙等。
1959年国庆时,由陕西同州梆子团组成“陕西省同州梆子实习演出团”,赴京演出《破宁国》《石佛口》《辕门斩子》等优秀传统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艺界普遍好评。著名艺人王赖赖演出的《滚鼓刘封》,被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誉为“活张飞”。戏剧理讼家周贻白观看演出后,撰文认为:“中国各地的梆子戏曲剧种,盖源于同州梆子。”
第七代:赵阳武、茹曼、董凤霞、张小强、雷光宁、郑巧会等。其中,赵阳武、茹曼自艺校毕业后进省同州梆子团,排演了《囊哉》、《丫鬟断案》、《继母情》、《泣血无字碑》等。
第八代:1994年,大荔县剧团恢复排演同州梆子《破宁国》。
其传承人员;何满堂、白树华、程志军、刘晓宁、申梅芳、张建平、张建波、李德记、白宝峰、王小勇等。
目前在挖掘、整理中,找到了原陕西同州梆子团传人,78岁的李治安(大荔、埝桥人)。
2007年由大荔县剧团着力传承这一古老剧种。
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同州梆子是东府(以大荔为中心)地区产生的古老戏曲剧种,被奉为中国梆子戏之鼻祖。明万历年,陕西的木商、盐商曾将同州梆子带至扬州一带演出。崇祯时,李自成起义军以“西调”(既同州梆子)为军戏,随带往北方和南方。魏长生在同州(今大荔)学演同州梆子十七年,清乾隆间三次进京演出,将梆子腔演唱传承后世,形成中国梆子腔体系。所以说,同州梆子为中国梆子腔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