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庭僡不仅是秦腔演员,还是陕西皮影雕刻传承人,13岁就进入戏校学习的她,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怎么更好地传播璀璨多姿的非遗文化,一直都是梁庭僡的夙愿。借助西安永兴坊对于传统文化的聚集优势、每年千万级的强大客流量,2019年,梁庭僡在永兴坊运管团队的指导下,组建了“非遗剧场”,一经面世迅速受到了广大游客和研学群体的欢迎,激发了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上官婉儿”在永兴坊为游客带来情景互动体验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这样形容唐长安城的城市格局,长安城采用“里坊”制的坊市制度,外郭城被划分成了整齐的108坊和东、西两市。
岁月流转,曾经的108坊绝大多数只能留存在历史典籍中,而其中之一的“永兴坊”,如今,不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而且作为全国首个“非遗文化”主题特色聚集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聚集区,在城市的更新发展中,以“非遗+景区”的形式,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绽放精彩。
2022年10月,永兴坊成功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陕西省非遗联盟组织传承人进校园
或许,许多人踏上永兴坊,并不知道脚下的土地曾是唐朝名相魏徵的府邸旧址,但却都知道曾经“一碗酒带火一座城”的摔碗酒。摔碗酒是陕南岚皋县接待贵客的传统民俗文化,经过永兴坊的创新和再造,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和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2018年,永兴坊“摔碗酒”的一“抖”而红,抖音播放量达7.5亿次。
“我们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永兴坊特有的文商旅融合特色,将戏曲演艺、研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融为一体。”梁庭僡介绍道。
2020年,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壮大,“非遗剧场”已从百余平方米升级为1500平方米的陕西戏曲非遗博物馆,给传统戏曲文化更大、更广、更优质展示和传播的舞台。坐落在永兴坊关中楼内的陕西戏曲非遗博物馆,重点打造的节目有40多个,包含关中、陕南、陕北三个区域的特色戏曲剧目。“戏曲博物馆将容纳更多的演艺形式和剧目,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内容,把传统文化的弘扬、推广和传播落到实处。”梁庭僡说。
依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永兴坊将本土文化与持久创新相结合,通过对非遗美食、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让小吃插上文化的翅膀,让非遗走进国人生活。永兴坊园区内分为关中巷、陕南街、陕北里、手工作坊、非遗民俗街、107街、非遗文创街、永兴坊福街等八个街区,通过动态方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为海内外游客展示别样生动的陕西文化。
陕西省非遗联盟非遗进校园
自2014年12月开业以来,永兴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超5000万人次,接待省内外考察团1000余次,消费者遍布全国及50余个国家。8年多来,永兴坊共计举办了800余场传统文化推广活动,5000余场民俗文化展演活动,31000余次非遗演出。
2019年1月,在100余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见证下,陕西首个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产业发展的平台组织——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非遗联盟聚集了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高校、金融机构、文旅企业、互联网企业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合作社、文创机构等20余家社会组织群体,是集“产、学、研、展、商”于一体的非遗全产业合作共享平台,致力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助力非遗生产性保护全面升级。
“我们立足非遗文化和文旅相结合,以‘致敬非遗’的姿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发展相交融,让每一位到访永兴坊的游客,都可享受到独一无二的文化盛宴。”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雅萍说。
“上官婉儿”在永兴坊为游客带来互动体验
“上官婉儿”奉诏入坊、登楼献礼、入府煮酒……《婉儿入坊》沉浸式文艺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上官婉儿”NPC以唐代坊间文化为背景,以唐风文化为主基调,结合永兴坊的品牌内涵,自今年“五一”前夕推出后,广受好评,成为游客来此拍照打卡的新宠,也是具有时代标签的文旅新IP。
“我们正在通过极具创意的形式、年轻化的表达、沉浸式的体验,结合传统、时尚及国潮的文化脉络,深度打造永兴坊国潮产品、国潮场景、国潮NPC等。”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鹏表示,永兴坊作为陕西重要的文化窗口,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坚守对陕西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再造。在文商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永兴坊将继续深耕细作,通过二十四节气活动、传统节日习俗的再现、搭建区县经济平台的形式,以及非遗美食、非遗演艺、非遗手工艺、非遗文创等,采用沉浸式、数字化、体验感为特色的新场景、新业态,进一步让老百姓看得懂、摸得着、品得到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