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陕北、陕南、关中的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和优秀民间艺术,展现着陕西人民的热情、质朴。
豪迈陕北,边塞雄风。这里有陕北秧歌、绥米唢呐、延川剪纸。陕北秧歌又称“闹红火”“闹秧歌”。表演中,人们用矫健欢乐的舞步,伴随激越的鼓点踢踏起奋进的豪情,跟随韵律舞出对土地和生活的爱恋。延川剪纸起源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也与民族图腾文化息息相关。
威武关中,华夏脉搏。这里有陕西快板、华州皮影、凤翔泥塑,还有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华阴老腔。陕西快板是传统说唱艺术,民间俗称“练子嘴”,有些地方还叫“快板书”。表演时,人们按节奏打板,中间夹杂着“解说”和“道白”,叙说着关中大地的家长里短。华州皮影制作精细、玲珑剔透、造型优美,是世界皮影艺术之集大成者。流行于大西北的秦腔或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或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或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华阴老腔擅长表演以古代战争为内容的历史剧,腔调粗犷豪放、高亢激昂,地方色彩明显,如今更是与众多影视剧、流行歌曲跨界合作,碰撞出新时代的艺术火花。
灵秀陕南,秦风楚韵。这里有洋县木偶戏、商洛花鼓、紫阳民歌。洋县木偶戏以汉调桄桄和秦腔为曲调,用杖头木偶演绎秦岭深处的风花雪月。商洛花鼓在民间通称“花鼓子”“跳花鼓”“舞花鼓”,表演时,人们在“跳”和“舞”中完成说唱。紫阳民歌具有浓郁陕南地方色彩。来到山城紫阳,行走在古朴的石板街道,总有当地居民哼唱着民歌小调。这歌声属于钟灵毓秀的秦巴山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遗之美,要用眼睛去欣赏、用心灵去感受、用挚爱去保护、用行动去传承、用服务时代的发展理念去创新。借力非遗,讲好陕西故事、传播好陕西声音、展示好陕西形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