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是榆林市吴堡县的一项传统特色手工艺,始于汉唐时期,迄今已有着千年的历史,于2011年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特别是2014年在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播出后,瞬间在全国引起轰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了产业脱贫战线上的主力军。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

创新发展
“小挂面”做成“大产业”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也是精准脱贫的“铁抓手”。为了进一步壮大手工挂面产业,县财政每年设立全民创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手工挂面产业发展的扶持。扶持内容包括新增挂面户补助、设备购置、标准化厂房建设、宣传策划、证照办理、品牌建设、公共平台及公共设施建设以及考察学习、参会展览等等方面。经过10年的培育,张家山手工挂面从2008年的产量2500斤、产值7500元,发展成为2018年产量3920吨,产值5250万元。手工挂面产业已经成为群众脱贫的重要产业,在张家山镇更是形成了“户户想做挂面、人人争先致富”的喜人局面。

培育龙头
发挥合作社带动效应
目前,全县共有生产、销售手工挂面的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18家,仅专业合作社就带动贫困户953户。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原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提高了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群体”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采取提供贷款担保、入股分红、技术培训等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参与挂面加工的渠道,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

助力乡村振兴
“挂面之旅”带动发展
着力构建“一里一面”张家山乡村文化、民俗旅游框架,“一里”指柳青故里,“一面”指手工挂面。打造“柳青故里、挂面之旅”主题旅游,利用柳青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挖掘文化底蕴,营造文学氛围,利用手工挂面的“非遗”品牌和《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效应,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是重点打造“吴堡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非遗体验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二是重点打造集农家乐、休闲、美食、观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体验挂面之旅,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成了助力乡村振兴,“挂面之旅”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