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传承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技艺,我馆联合武功古琴技艺传习所在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武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技艺》校园传习基地”。9月28日,我馆副馆长杨婵一行4人赴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传习基地授牌仪式。县实验二小副校长张战兴、德安主任成小利出席仪式。
仪式由县实验二小教导副主任周玉美主持。首先由非遗项目《武功古琴》传承人李庆为县实验二小授牌。
随后,由杨婵副馆长讲话。她提出,古琴技艺校园传习基地的成立,将使古琴这一非遗技艺走进校园,让其在少年一代中得到发扬和传承,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古琴技艺,陶冶情操,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古琴技艺》传承人李庆给大家从传统文化讲到古琴的历史渊源,从武功古琴的起点讲到古琴技艺的成功申遗,使大家的精神得以洗礼,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陶冶。
最后,由县实验二小德安主任成小利作总结讲话,她讲到古琴课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校的社团内容,而且使学生真正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也能修身养性,培养学生做事持之以恒的美好品质。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等,是中国最早的弹拨类乐器之一。起源有伏羲创琴,黄帝制琴,神农造琴等传说。初为五弦琴,后周文王添一弦,周武王添一弦,成七弦琴流传至今。古琴在古时常称作“琴”,近代为了与西洋传入的琴类乐器区分开来,才开始称为“古琴”。而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诗经》中“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礼记·曲礼下》中“士无故不撤琴瑟中的“琴”,即专指古琴。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历来被称为“八音之首”、“大雅之雅”、“众雅之冠”。《古琴技艺》于2021年6月被县人民政府列入武功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功县历史深远,乃炎帝后裔姜姓封地,古称有邰国,古琴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历史名人如苏武曾作《思君操》即《苏武思君》,李世民推崇雅乐(唐朝为古琴曲谱编辑,琴曲诞生,琴技弘扬的鼎盛时期),唐代著名诗人姚合(世称“姚武功”,任武功县主薄期间,作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对古琴的描述),明状元康海,清代张渤都曾弹奏古琴。
此次古琴技艺校园传习基地的成功授牌,将会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犹如一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了广袤肥沃的土地上,令人对未来雅乐的繁荣复兴,心生热情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