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年味浓,多彩非遗迎新春。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非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国货“潮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方面的积极作用,1月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支持的“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 四季非遗购物月——非遗贺新春·年货购物月”预热活动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拉开帷幕。市民游客步入文化馆,沉浸在新年团圆喜庆的氛围中,在精彩的技艺的展示展演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看非遗展演,品浓浓年味
当晚,韩城行鼓气势恢宏的鼓声如同新年的礼炮,奏响了欢乐与希望的乐章,拉开了整场活动的序幕。竹马奔腾,活灵活现,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脚踩高跷手持竹马道具,配合着欢快的节奏跳跃、旋转,生动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非遗服装走秀惊艳亮相,模特们身着精美的非遗服饰,将羌族刺绣、剪纸技艺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展现出非遗在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步入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非遗绝活接连上演,合阳提线木偶戏令人叫绝,纤细的丝线在艺人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操纵着木偶做出各种细腻而逼真的动作,讲述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华山戏法神秘莫测,每一个魔术变幻都让观众们目瞪口呆,在惊叹中感受着传统技艺的神奇;陕北说书则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情的讲述,传递着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智慧。

逛非遗大集,享人间烟火
“蛇全蛇美”年货集市人声鼎沸,33个各具特色的非遗美食及非遗体验摊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米脂泥马制作技艺、华县竹编技艺、牛王生漆油漆技艺充满了民间艺术的质朴与纯真。旬阳传统木刻版画以其精美的线条和生动的图案,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安塞剪纸、安塞农民画以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民俗风情。澄城刺绣的精美细腻、凤翔泥塑的憨态可掬、宁强羌族刺绣的精美、西秦刺绣的细腻、渭北葫芦的巧夺天工、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精湛,都让人连连称赞。

“蛇”尖上的非遗美味四溢,核桃辣子酱、乞丐酱驴肉、三原蓼花糖、乾州四宝、石泉柚子功效茶、定边炉馍馍、岐山农家醋粉……每一道美食都饱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镇安象园茶的清香、宜川稠酒的醇厚、甘泉豆腐与豆腐干的鲜美、椒民康韩城大红袍花椒的麻香、德懋恭水晶饼的香甜都让人陶醉其中。唐茶道让人领略到了古代茶文化的优雅与深邃,糖人糖画则勾起了孩子们的欢笑。

寻年味知民俗,互动欢乐多多。在节日氛围满满的古典乐器演奏声中,市民游客们穿梭在场馆的各个角落,在饱含中国元素新年生肖蛇图腾的宫灯、书法、对联前打卡拍照;在书法摊位挥毫泼墨,写出独一无二的新春祝福;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制作蛇年专属非遗手工作品;在对诗、猜谜等互动区域,大家纷纷开动脑筋,踊跃参与……每个摊位都能参加体验微型年俗活动,沉浸式感受蛇年的欢乐气氛,让大家在欢乐中感受到满满的年味。

赏非遗“影”动,追文创热潮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此次非遗集市特别设置了“灯影花开”陕西省文化馆新春皮影展,一百多张精心手制的皮影凝聚着传承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皮影造型各异、色彩斑斓,或威武雄壮的武将,或婀娜多姿的佳人……无不展现出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非遗传承人熟练地操纵着皮影,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老的民间艺术世界之中。

踏进2024年陕西省首届非遗文创成果展厅,一系列独具匠心的作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纯手工麦秆画“国色天香”细腻工艺勾勒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城固架花刺绣摆件,针法精妙,色彩绚丽;“大美三秦”蛋雕灯饰则在蛋壳上精雕细琢,古韵与现代美感交织;网红绒馍馍肉夹馍萌造型萌趣。

此次非遗集市作为2025年“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活动的第一季,以全新的姿态“火爆出圈”,不仅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有力地推进非遗与百姓生活创新融合,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实现文化带动消费增长。

下一步,陕西省将持续加大力度,深入挖掘更多深藏于民间的非遗瑰宝,全方位扎实推进四季非遗购物月相关工作,致力于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搭建更为宽广的舞台,全力助推非遗绽放出更为旺盛蓬勃的生机,成为推动文化昌盛繁荣和经济稳健发展的强劲动力。
来源:文旅中国 供图:陕西省文化馆 编辑: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