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华阴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长期以来,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华阴老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色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它的伴奏乐器有惊木(或叫醒目)、自制的月琴、胡琴、梆子、钟铃、战鼓、大锣、马锣(木棒敲)等,还有没有固定调的长号。和陕西地区的秦腔、弦板腔、碗碗腔等其他板腔体剧种相比,老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原生态。老腔的语言性很强,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事实上,无论是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的封闭性、剧种的独存性、风格的张扬性等方面,老腔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正因为如此,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资深民间文化专家靳之林称之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就其唱腔音乐而言,可分为两种:一为唱腔;二为吟诵调。
传承意义
老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位于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的泉店村是它唯一的发祥和传承地。老腔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上的封闭性、剧种上的独存性、取材风格的张扬型、音乐体系的自律性、审美对象的广泛性、语言风格的原声性。剧史悠久、发展派络清晰,说唱特点突出,原因保留完整。因而具有戏曲史价值,它的主旋律是船夫号子的音乐化,是艺术源于生活的见证,因而具有艺术价值,它取材于历史战争,唱腔亢奋激越,充满阳刚之美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
近几年来,由于对它文化价值的社会定位和艺术定位,使其在百花竞艳中独放异彩。电影“活着”“桃花满天红”等不少影视作品的音乐主语都运用了它的音乐旋律,尤其是北京人艺在排演话剧“白鹿原”时,导演林兆华将仅有的十一位老腔艺人请到北京,参与剧组演出,其浑璞天成、感人心悬的艺术魅力深深的征服了在座观众。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士、法国国家电视台、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等一百余家媒体相继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全国各地很多大专院校纷纷邀请演出。
2006年,华阴老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张喜民老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华阴老腔的主唱张喜民老师今年已经70岁了,身体很硬朗,非常的健谈,操的一口陕西口音。张老师说他演出的板凳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用的这个板凳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他们演出的十一位艺人,经过长期的磨合,一个眼神、一句唱词已经配合的天衣无缝。在2015年《中国之星》这档音乐节目中,谭维维与老腔艺人合作演唱的《给你一点颜色》,之后登上2016年春晚舞台,与谭维维再次合作《华阴老腔一声吼》,摇滚与老腔的结合,一举点燃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摇滚心。春晚之后,老腔彻底火了。《星光大道》搭档西安警花陈卫,民乐与老腔的配合,相得益彰;上《叮咯咙咚呛》,与创作才子胡彦斌的搭档,民族与流行的碰撞,火花十足;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压轴登场;被选为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的素材;在《快乐大本营》,华阴老腔遇上中国有嘻哈,别有一番看头;近来又在《喜剧总动员》中和郭涛、卢鑫、玉浩的相声表演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