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二批Ⅲ-26
申报人/申办单位: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西山刁鼓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水柏村,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唯一性的特点,是陕西宝鸡市地方民俗传统文化之一。根据考证,西山刁鼓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刁鼓是与历史悠久的地社火、笑谈(当地民间流传的一种小对对戏)相伴着流传下来的,社火中没有鼓就烘托不出来那种热烈的气氛,慢慢地鼓也从单一的伴奏,逐渐演变出了表演功能,就成了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带有舞蹈动作的刁鼓。在徐州双沟画象石上有一个建鼓舞场面,西山刁鼓非常类似与汉代的建鼓舞。作为一种全国独有的鼓乐舞蹈形式,它是陕西地方传统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山群众都非常喜欢这项大家都比较懂的民俗传统文化,逢年过节香泉村村都要耍刁鼓,主要是随社火队一起进行游演,有时也单独表演。西山刁鼓有着其独得的艺术风格,耍刁鼓时鼓手、敲锣者、打镲者都要装扮,造型分为鼓手、猴儿、捉扇子手、抬鼓者,所用道具有:①、鼓、鼓槌;②、镲(铜钹);③、平面铜锣。由于化装奇特,形式别致,鼓不像一般放在地上,而是由两人将鼓抬起,现在大都放在鼓架上,让鼓手相互争抢敲击,故称刁鼓,“刁”既争抢之意,当地也叫“猴儿刁梨”。
表演时,以四人敲鼓为主,另有三五人在鼓后成半圆或站八字形敲锣、打镲伴奏。全舞分为五段,即刁鼓、两不见面、猴儿上竿、鼓带锣、跨腿钻(当地俗称翘尿梢)。每段表演内容、形式和鼓的排列位置不同,鼓手的击鼓方法和节奏也不同,五段表演互不衔接,各自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刁鼓”矫健沉稳;“两不见面”亦庄亦谐;“猴儿上竿”滑稽诙谐;“鼓带锣”洒脱流畅;“跨腿钻”热烈活泼。刁鼓的打击乐谱称为《德行鼓》。共分为七个段落,根据每段表演,敲击不同的段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关心西山刁鼓的保护和发扬,从80年代开始就曾先后多次组织水柏村的刁鼓队到县上、市上进行表演,参加比赛。目前一系列新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正在制订和实施,相信不久将来,西山刁鼓肯定会发扬光大。 表演者架起八面大鼓,八位击鼓者身穿武士服装站在中央敲击各自的大鼓,随之又去敲另一面大鼓,这样不停的往返互敲,边敲边舞,动作粗犷有力,节奏鲜明。除击鼓表演外,常见的动作有“两不见面”,即在敲击一阵打鼓之后,又走出一人面向前站在两鼓中间示为一屏障,击鼓者打到一定节拍时,便双手叉腰,作骑马蹲裆式分别站于“屏障”前后,随着镲、锣节奏的变化你右他左、你左他右地原地摆动,互相不停地交叉或左右窥视,甚为风趣。
西山刁鼓造型分为鼓手、猴儿、捉扇子、锣手、抬鼓者。由于化装奇特,形式别致,鼓不像一般放在地上,而是由两人将鼓抬起,现在大都放在鼓架上,让鼓手相互争抢敲击,故称刁鼓,“刁”既争抢之意,当地人也称为“猴儿刁梨”,即猴子抢梨的意思。
所用道具有:①、鼓(高33厘米,直径57厘米的扁圆鼓),鼓槌(长30厘米,槌把扎约40厘米长的红绸);②、镲(铜钹);③、平面铜锣;④、表演服装。
西山刁鼓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是陈仓区西部山区劳动人民从古至今传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真实的反映了当地群众淳朴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刁鼓表演成为当地群众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餐。西山刁鼓也是对古老的汉代建鼓舞的演化和传承,虽无多少历史文献可以考证,但这种相似的艺术形式却是独一无二的。
西部山区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它处于陈仓区西北部偏远的陇山深处,交通闭塞,地域偏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西山刁鼓长期只在香泉流传,其原生态保留的比较好,所以西山刁鼓并没有完全受现代化社会的影响,使其保留了比较原始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全国独有的鼓乐舞蹈形式,它是陕西传统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仓区位于美丽富饶的陕西关中平原西端,东经106°18′24″——107°34′58″,北纬34°7′24″——34°44′38″之间,区委、区政府驻地虢镇。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05万,其中农业人口50.07万;全区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东西长119公里,南北68公里,耕地66.73万亩。这里交通便利,陇海铁路、宝中铁路、310国道、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宝鸡市陈仓区原名宝鸡县,2003年5月26日撤县设区。其地理形态南扼川蜀、西控甘陇、北镇宁蒙、东屏关中,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前弧之交吻部位。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楚汉争霸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发生于此,三国蜀魏战争也多在此进行。这里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香泉镇水柏村刁鼓在袁文锡之前为家族式传承,从他之后以师徒方式在本村范围内传承,传承人全部为男性,其传承谱系如下:
第一代:清代水柏村人,姓名、年龄、出生年代等不详;
第二代:袁寿凯,生于1890年,逝于1935年,水柏村人;
第三代:袁文锡,生于1938年,68岁,水柏村一组人;
西山刁鼓传承人---袁文锡
西山刁鼓传承人---袁文锡
第四代:袁收娃,生于1970年,36岁,水柏村一组人;
第五代:袁智平,生于1993年,13岁,水柏村一组人。
香全镇前锋村刁鼓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学习于水柏村,其传承方式主要是以松散型的师徒关系为主,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师徒关系,这一代传授者在村里年轻人当中,看谁学的好、又非常喜欢学刁鼓,就给他传授刁鼓技艺,传承人均为男性,其传承谱系如下:
第一代:李进奎,民国初期前锋村人,其它不详;
第二代:屈建国,生于1941年,67岁,前锋村四组人;
第三代:袁经太,生于1946年,60岁,前锋村三组人;
第四代:田秋太,生于1960年,46岁;
第五代:许强,生于1990年,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