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民俗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二批Ⅹ-29
申报人/申办单位:西安市未央区文化馆
大白杨村位于西安市西北郊三公里外,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主要分布在:大白杨东村、西村。该村曾地处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中间的空闲地带,是龙首原脊的最佳地带,又是秦、汉、隋、唐的皇家禁苑,毗邻秦代的“兴乐宫”,也就是汉代的“长乐宫”遗址,在这里,唐代建有“弘义宫”,明皇李隆基建有“梨园”,是我国戏剧艺术的发祥地。
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活动内容隐含着我国各历史时期的多种文化现象。据考:源于东周,兴于盛唐。延袭至今的表演风格,完全是唐“分朋赛乐”的形式,模拟性表演《秦王破阵》,其久演不衰与唐代梨园艺术积淀分不开。大白杨社火是东周(春秋战国)以来“傩”文化的延伸,随着“傩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迷信的祭祀仪式逐渐向娱乐方面演变,又伴随唐代音乐,舞蹈及戏曲艺术的产生和唐代“宫廷大傩”的形式演变而成《射虎》,直至现在的“社火”。
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芯子表演是大白杨社火的主体内容 ,也是大白杨村社火中最有影响、最具魅力的民间艺术精品,被誉为“西安民间艺术一绝”。
目前流行于陕西境内的芯子类型有背芯子(也称趄火)、纸花型芯子、棍棒型芯子、杆型芯子、艺术型芯子。芯子主体一般有两到四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孩扮演,取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每逢年节,由儿童装扮剧中人物站立在几人高的细细的芯子上,靠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小铁条支撑,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险中求趣,令人叹为观止,最为当地人喜闻乐见。
大白杨芯子艺术是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纸扎和锻造技艺融一体的一门特大型综合艺术,是动静相结合的纯立体造型艺术,雅俗共赏,适宜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群观看和欣赏。
大白杨社火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血脉,是农村人文环境、民情风俗、政治经济、群体意识、群体价值取向不断衔进的“活态”教材,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创造力的生动阐述和再现。
目前,西安大白杨社火芯子已被收录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