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三批Ⅱ-20
申报人/申办单位: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中国埙文化学会
埙是原始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乐器。目前所知年代最古老的埙是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只有吹孔,没有音孔,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1957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两枚陶哨(埙),一个只有吹孔,另一个有一个吹孔和一个音孔,距今大约6700年左右。
埙在历史上广泛存在于中国各地城乡,近代以来集中保存于少数大中城市。近几十年在全国埙乐艺术有所恢复和发展,陕西省的埙乐主要分布于西安、咸阳、宝鸡等城市。埙的形状曾经有卵形、鱼形、棒形、葫芦形、牛头形等,但为数最多的是卵形埙。
埙的制作材料初始时用泥土,也有用兽骨、玉石、木材、甚至用合成材料等作为制作材料的,但使用最多的材料还是泥土;近20年来,标准化的专业制埙工艺是以树脂、砂、粘土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搭配制作而成。埙的体积可大可小,腔体大的发音的频率低;指孔的多少和大小不等,打开的面积越大,发音的频率越高。
一般说靠指孔的开合,可以吹出的音域大概只在十度左右,称之为指孔音。指孔全部闭合后,靠改变吹气的角度和力度,还可以向下吹出五度甚至八度音,音越低时音量越小,称之为俯吹音。俯吹音的音量虽稍小,但在音色上有独特的魅力。
埙乐艺术千年传承,有众多的名曲传世。《楚歌》、《妆台秋思》、《风竹》、《敖包祭》、《伤别离》、《幽谷》、《杏花天影》、《问天》、《苏武牧羊》、《阳关三叠》、《唐乐》、《风》、《悲风》、《哀郢》、《月下海棠》、《寒江残雪》等都是埙乐演奏家经常吹奏的名曲。
近年来,也有创作的新曲目结集出版,如《刘宽忍笛埙独奏辑》、《埙的世界》等。埙所独具的古雅深沉、浑润醇厚、幽静深邃的音色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形神兼顾,养神为先,虚静养神”的气韵和特征。埙乐艺术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