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三批Ⅵ-6
申报人/申办单位: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南社秋千是流传于渭南市合阳县南社村的一种民间游乐活动,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村中老辈人传说,南社秋千是由宋朝时雷简夫(宋代“三苏”推荐者)从京城汴梁或四川带回图样,再经过村中能人的加工改进遂形成了今天形状各异的南社秋千,人们认为“立春”之后荡秋千有祛病健身的作用,当地流传着“游一游,祛病愁;荡一荡,身体壮”的说法。
秋千是一种集游戏与体育于一体的娱乐健身活动。它以技艺分散,活动集中,农忙分散,节日集中这样一种形态存在于民间。南社秋千从绑扎形式上可分为门式秋千、天平秋千、“三状元”秋千、轮儿秋千、过梁秋千等形式。从游戏方式上可分为单人荡、双人荡(对面秋)、带人荡(一人坐一人立)等。
南社秋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所用器具一般取材于农具。建造秋千的木柱是农村打墙用的“夹杆”,木椽则是打墙的“板”;秋千绳是勒麦车的勒绳和牛套绳;绑扎的绳是把子绳。绑扎秋千要用大车轱辘、大车轴、碌碡、牛轭头、辕环,甚至连大车尾上的车铃和牲口脖子上的铃铛也都成了秋千架上的辅助物。在绑扎时秋千主杆要蹲在碌碡上,四面用绳扯住,使秋千有摇摆晃动感,这样蹬秋千才能上得快,且增加起伏、跌宕感。
南社秋千形式多样,能够适应青年、老年、儿童、妇女以及会荡、不会荡的不同人群游戏的需求。南社秋千具有高(三状元秋千高达6米)、悬(天平秋千两人可以正反方向打)、繁(不同秋千可以1人、2人、3人、多人同时打)的特点。南社秋千把游艺娱乐、民间戏曲、民间社火、民间传统赛会和秋千艺术密切结合起来,增强了秋千的文化内涵。南社秋千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