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民俗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三批Ⅹ-51
申报人/申办单位:志丹县文化馆
过大年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此习俗分布广泛。志丹过大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传统习俗,尤以境内西川洛河流域年俗讲究多,内容丰富,最具代表性。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除夜、“大年夜”。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元辰。民国以来,把阴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
志丹过大年特色鲜明。一是时间长。一般从腊月初八吃腊八饭开始,一直要延续到正月二十三燎干日结束。二是内容广泛。志丹过大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全国各地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如:“拜灶神”、“扫除”、“祭祖”、“守岁”、“拜年”、“扫五穷”、 “庆元宵”等活动应有尽有。
三是充分体现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志丹人过大年时要吃黄米馍、稠酒、小鏊馍馍、炸油糕、油馍馍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四是家家户户贴窗花。志丹窗花是当地人专为过年剪制的一种民间艺术作品。志丹窗花小巧、精细,内容丰富,形态各异,为过大年平添了节日的祥和喜庆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农民们便自发地组织起秧歌队,挨家挨户去拜年(当地人称为沿门子)。当地的秧歌、鼓舞形式较多,其中志丹羊皮扇鼓尤其受到群众喜爱。这些异彩纷呈的秧歌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结束。志丹过大年体现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许多活动还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祭神、祭祖、叫魂、祈福、辟邪除病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志丹过大年的习俗已逐渐简化,许多相关的文化内涵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县文化馆将志丹过大年习俗已整理成完整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准备编纂出版《志丹过大年》一书。并计划举办培训班,确立示范基地和传习所,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志丹过大年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