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民俗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三批Ⅹ-54
申报人/申办单位:志丹县文化馆
志丹葬式奇多,目前我国丧葬礼俗的葬式主要有土葬、水葬、树葬、悬棺葬、天葬、二次葬、衣冠葬、瓮葬,共为九种。而在志丹的葬式中,就达八种,但至今最盛行的还是土葬。志丹丧葬(土丧)过程繁杂,基本内容包括临终、到头纸、停尸、报丧、出讣闻、幡、棺材、戴孝、入殓、吊孝、迎客、陈情、上祭、祭奠、出榜、破狱、游莲、午祭、转道场、撒路灯、搭桥、放施食、跑马放赦、领羊、出殡、入葬、宴请、送火、扶三、七祭、百日、周年。
志丹丧俗即混合着原始与封建的意识形态,又充分体现传统的忠孝礼俗。这种孝悌观念在陕北丧葬习俗中是最具普遍性的伦理模式与最高道德价值,是各种道德的根本。陕北自古以来,衡量“孝”的普遍标准,主要是看子女对父母“生养死葬”的态度,不管子女对父母生前是否孝敬,民俗对丧葬礼仪的要求非常严格,孝亲的特色贯穿在丧葬礼仪的始终。
这种风俗的长期延续,影响了人的生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了维系家族及亲友关系的重要纽带。文化方面沿革了历史与多民族丧俗文化的礼仪,较好地保留和传承了宗教文化。经济价值方面带动了相关民间工艺的繁荣和发展。历史上就有相关行业业务和服务,到现在,已形成相关产业和产业链,诸如从县城到各乡镇的纸火、香裱店(门市),花圈店(门市),增加了这些从业人员的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陕北丧葬习俗中,从死者土葬地址的选择,到埋葬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阴阳先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丧俗逐渐走向简约化。首先是由于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传统的丧俗经过千百年的社会变革以及人类思想的解放,逐渐将旧的观念意识剔除;其次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将新的习俗取缔旧的传统;一种科学、文明的丧俗逐步由发达地区带到了落后区域。
2003年起,志丹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对志丹丧俗等多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普查结束后,志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队又对志丹丧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于2009年编纂《志丹书库》,其中《民俗卷》,《民俗卷》的出版,将对志丹传统丧俗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陕北丧葬习俗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