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四批Ⅱ-29
申报人/申办单位:陕西板胡学会
板胡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隋唐时代。据日本学者林谦三在其著作《东亚乐器考》中所言:“唐时有嵇琴、奚琴。”宋代陈暘《乐书》:“奚琴,本胡乐也。”明清之际,伴随秦腔这一有梆子戏鼻祖之称的秦地戏曲的形成,板胡的形制基本定型。数百年来,在一代代演奏家的探索传承中,它已形成了鲜明的秦派风格。
陕西板胡包括中音板胡和低音板胡两种类型。中音板胡俗称“胡呼”,是秦腔的领弦乐器。琴杆采用坚硬木质,长约70-73厘米,用椰壳做共鸣箱,壳面蒙桐木板,直径为10.5-12.5厘米,用竹杆系马尾弓子拉奏,弓长约83厘米,发音高亢洪亮,坚实有力。低音板胡俗称“母呼”,是陕西线胡戏、眉户戏等戏曲的主奏乐器。琴杆用坚硬木质,长约73-75厘米,用大椰壳做共鸣箱,俗称“葫芦壳”。壳面蒙桐木板,直径约12-13.5厘米。用竹杆系马尾弓子拉奏,弓长约83厘米,发音低沉浑厚,温和柔美,时而略显苍凉。
秦派板胡弓法技术性很强,艺术性极高,以板胡领弦的秦腔本戏和折子戏现存剧目多达千余部,传统音乐曲牌现存百余首。高音板胡曲目有韩城秧歌、陕北曲艺等独奏曲《秦川新歌》,低音板胡曲目有同州梆子、阿宫腔,汉调桄桄、碗碗腔等,不同风格的曲牌有六百多种,上演剧目近千部。陕西板胡的主要演奏曲目有《红军哥哥回来了》、《秦川新歌》、《厚土》、《翻身道情》、《秋收》等。秦派板胡伴随秦腔而产生,并随秦腔的传播而植根于各地的梆子戏中,成为梆子戏剧音乐重要的构成部分。陕西板胡已列入第四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