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四批Ⅷ-131
申报人/申办单位:城固县原公镇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中心
“杂烩”是流行于汉江两岸及城固湑水河流域的民间宴席菜品之一,传承至今有500多年历史。原公土席杂烩制作技艺由城固县原公镇两位厨师率先创造发明而得名。
它采用特制的四喜丸、水滑肉、硬滑肉、干炸丸、猪心、肺及肉片、酥肉块、黑木耳等八种原料,装碗上笼蒸熟,并以白油、陈醋、胡椒粉、绿菠菜、蒜苗、葱头、香菜及鸡蛋皮码子菜等调制的酸汤热浇,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味道的地方名菜。客人食用酸香适口、暖胃生津。
原公土席杂烩是不同花样的8样主料,表示来自四面八方、男女有别的8位客人同席而坐,共同向主人表示祝贺,因而又称“大团圆”、“全家福”。用“8”的吉祥数象征主人和客人吉祥如意。同时还代表主家热情好客的意思,因此这道杂烩菜肴被常成为当地民间宴席首选菜肴。
杂烩在食用时 荤而不腻,清香淡雅,古朴厚重,色艳味鲜带给人咸中有酸,酸中有腥、腥中有香、香中有辣、五味俱全的独特口感。当地举办婚嫁、满月、祝寿、等宴请宾客及年节宴会时,杂烩一菜必不可少,是城固乃至汉中盆地人人爱吃、人人知晓的地方名菜。
原公土席杂烩制作技艺与中华传统道德观和儒家文化紧密相关。例如其所选原料都是经过严格挑选,且每样原料都有其深刻文化含义。黑、白、四喜俱全,意味着做“人”要有心有肺,字社会交往中要讲良知和品行,用心待人。原公土席杂烩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四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