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民俗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四批Ⅹ-62
申报人/申办单位:麟游县文化馆
麟游位于陕西关中西北部,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据《麟游县志》记载,麟游地台社火盛于明清,民国时期有较大发展,当时几乎村村都有社火队。目前,麟游地台社火重点分布在酒房镇、两亭镇、丈八镇和招贤镇地区。
麟游地台社火分文、武两大类。文社火又分唱曲和以丑为主的戏耍,其中唱曲现已失传。戏耍的文社火要求演员既要活泼滑稽,又要有一套过硬的技艺,才能逗得人们捧腹大笑,百看不厌。武社火主要以杀战为主,套路有出场、杀战、进场的固定模式。
民间地台社火的场地布置、出入行走都有一定的讲究。演出及布阵参进了八卦五行学说。地台社火演出时,观众围一圆场,如八卦中的圆,中间一堆火,四角四盏灯,象征五行,又代表着五方五帝。人物行动,有进退,其路线沿五行生克之线而运动,曲线行动正如八卦中阴阳鱼所呈现的S型 。
麟游地台社火属哑剧类形式,不言表、不说唱。演出形式分扎场和转场两种。扎场为固定场所演出,多在正月初二、初三,初九、十五、二月二进行。转场固定在每年的正月初五晚上,叫做踏“五穷”。在这一天,社火角子进入各家宅院,通宵达旦,人们把点火放炮叫迎社火,焚香化纸叫接社火,以供烟,酒、茶、饭叫谢社火。地台社火演一个故事叫一“转”。“转”有长短之分。
长转可耍一个半小时,短转只用几分钟。脸谱分为大红脸、黑花脸、红花脸、净脸(文武)、二花脸、丑旦(文旦、武旦)等。演出时,临场只须换胡须、把子(武器)、头饰。地台社火的道具有各式颜色的战袍、铠甲、背护、头盔、头饰、胡须、衣服等。
武器有矛、棍、剑、鞭、锤、斧、短刀等。锣鼓有鼓(多面)、钹(多对)、小锣、唢呐等。社火演出的主要作品有《黑虎坐台》、《伍员逃国》、《破洪州》、《保皇嫂》、《三请诸葛》、《鲁明征西》、《苏武牧羊》、《黄飞虎反五关》、等百余转。麟游地台社火已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