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五批Ⅲ-57
申报人/申办单位:府谷县文体广电局
哈拉寨高跷,俗称匝高跷。高跷为木跷,高者三、四尺,矮小尺数。高者称跷子,矮者称腿子。一尺以下称寸跷。于其中间都装置踏脚的蹬。踏蹬以上呈扁状,以便与小腿捆绑。蹬之下圆棍状为跷腿子。表演者均为穿上红裤包遮踏蹬,也有做云纹套鞋的以表示其高若登云。
高跷装扮的人物多种多样:有《白蛇传》中的许仙、青白二蛇;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有《水浒传》中的武松、林冲、李逵、时迁好汉;有《梁祝》中的梁山伯祝英台以及书童等。
最有特色要数两个男女丑角,一个是花发歪嘴,耳挂红辣椒,手执擀面仗的老板;一个是红唇大嘴,头束软帮,肩挂串铃,手提尿壶的愣小子。他们表演自由,即兴而舞,时而前行时而后退。打斜插浑,逗趣作秀,幽默诙谐。且与观众互动,乐趣天真,红火热闹,深受群众所喜爱。
哈拉寨高跷表演时以集体列队,八字秧歌步行进,广场表演为“双开头”、“盘龙阵”“双开屏”等。三两个人的特技表演为小场子,比如翻跳桌凳、跨越火笼、下八叉、翻跟头、倒立行、单腿跳,扮戏剧人物依据故事主要情节,对打、扑蝶、挑逗等等。 建国后又增加了工、农、兵、学商等形象,领头由原来的古代人物变为手执斧头镰刀的工人、农民和手握钢枪的解放军。
哈拉寨高跷化妆,戏剧人物为仿古装。一般男角头束方手绢,插枝英雄花,彩衫大红裤,手执褶扇;女角头罩彩纱,插红花,两手提彩纱于头端,身穿罗裙、绣花袄。现代人物则以行业装扮。唯耍浑人物装扮,别出心裁,滑稽逗人,憨态可鞠。
伴奏音乐,多为四四拍。常采用牌曲《吊棒槌》和《东北秧歌调》为行进音乐。上街行进踩着鼓点节拍。齐刷刷节调一致,哒哒哒跷声铿锵,时奔时跳,真像一只东方踢踏舞队,给人一种振奋动感,在委婉悠扬唢呐声中表演细腻的技巧动作,又是一种趣味浓郁的嬉戏欢快。
哈拉寨高跷是地域文化特别的民间舞蹈。由于哈拉寨高跷已成为黄土文化和东北文化及南方文化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品种,更加之有其独特的民族表演风格,已在毗邻三省地有了很大的影响,对周边省、市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已被收录为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