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五批Ⅶ-40
申报人/申办单位:周至县文化馆
周至石刻技艺起源于黑河岸边、道教发祥地楼观台脚下的九峰镇余家村,深受道教和道文化的影响,现主要分布在周至集贤镇、终南镇、二曲镇、四屯镇等,在户县、眉县都有影响。武家世代传承石刻技艺,从清咸丰年间至今经历了七代。其家族的石刻作品在楼观台、仙游寺等观、庙流传较多。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技艺已延伸到拓片、装裱领域。
图注:石刻民间流传的讲解(陕西省艺术馆)
周至石刻技艺以线雕为主,基本程序有(一)选料。包括采石料、取坯等;(二)绘图。有构思创作画面,磨平石板表面,在磨好的石板上均匀涂刷黑色油漆,用铅笔和书写纸在石板表面誊画图案等环节;(三)雕刻。其刀法有正入刀、侧入刀、双入刀、挫刀、切刀等多种,以侧入刀为主。
在周至石刻中几乎可以看到我国石刻艺术中所有的技法和刀法。除了线雕,还有浮雕和圆雕,其雕刻技法与线雕稍有区别。从风格上讲,周至石刻技艺有阴刻、阳刻,还有阴阳相结合;有工笔、有写意,也有以剪纸形式出现的。从选材内容上讲,所表现内容首要是健康向上,其次要易于在石刻上表现。在技法层次上,构图讲究虚实、黑白协调,用笔粗细搭配疏密参差,错落有致,或草书或行书,题款言简意赅,图章也很讲究。
图注:石刻展示(陕西省艺术馆)
周至石刻技艺融文学、书法、绘画、雕刻于一炉。造型准确、生动,形象逼真、线条细腻,既有现代石刻的风格,又有传统石刻的神韵,它始终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活的神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多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传递,有关治学、励志兴业、养生等方面诗、书、画有机结合,有花鸟、动物、民间神话的中堂、条屏,给人以精神享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有极强的生命力。
图注:石刻展示(陕西省艺术馆)
石刻技艺制成的拓片,图像清晰、逼真,做工精细、雅俗共赏,深受社会的赞许,其代表作品有:老子撰经图、毛泽东书《长恨歌》、邓散木篆书、凌波达摩图、于右任书法、钟明善书法、魁星点斗图等50多幅。周至石刻工艺表现在生产和生活用具上,具有美观、大方、结实的特点,如门墩、柱顶、拴马桩、碾子等等;表现在陵墓、桥梁、牌楼、碑碣、造像等专有技术上,具有精湛、逼真、传神的特点,气势恢宏,世代称奇。
传统技艺项目《周至石刻技艺》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注:石刻拓本的制造工具(陕西省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