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五批Ⅷ-143
申报人/申办单位: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 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
中国是最早使用马车的国家之一,传4600年前的黄帝便创造了车。关中,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到商朝,马车的使用已非常普遍。马车的制作工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制作木轮大车的过程中又衍生出集装饰与实用为一体的木轮大车的绳索、辔头制作及木轮大车的铁器打制、钉装技艺。因此,《关中木轮大车手工制作技艺》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
一、木轮大车的制作技艺。为两部分:一是车箱的制作技艺,二是车轮的制作技艺。制作时,选材讲究,工艺为传统的卯隼结构。车轮的选料,传统的口诀是隔年的辐条,当年的辋,要用疙瘩树上长。九片车辋的构成,象征九九归一。十八个辐的卯位三分法,喻为先有三皇造世,后有五帝仁君。极富科学意义和文化意义。
二、关中木轮大车绳索辔具手工制作技艺。为三部分,即合绳;皮革的熟制,皮条、皮绳的割制与制作;车马绳索的挽制与辔头的制作。富含实用性与美观性,并且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文明的进步,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关中木轮大车铁具打制,订装技艺。为两部分:一是钉包大车铁器的打制技艺,二是钉装技艺。钉装大车,在铁匠行当叫“黑货”,区别于别的“名货”铁匠。在表现手段与制作技艺方面比较单纯、简单,但是其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是非常突出,工艺方面的古拙、朴茂、大气又是其他铁匠行当不可比拟的。
据可考资料,《关中木轮大车手工制作技艺》已历三代传承。其不但完整的保留了木轮大车的制作流程和工艺,也使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科学价值一并流传下来。目前,已被收入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