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遗产级别:国家级
申报人/申办单位: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朱氏正骨技艺以治疗骨折、关节脱位、闪挫扭伤为主,采用手摸、牵引、端托、推拿、按摩等手法,使骨折复位,脱位复臼、筋骨回槽,辅助以绷带、竹板进行固定,防止断骨再次错位和脱位复发;同时,内服展筋丹、接骨丹、梅花点舌丹等,以活血、散淤、续筋、接骨、解毒、消肿;外用生肌散、生肌散油纱布、生肌散油膏,以止血消炎、去腐生肌。朱氏正骨技艺以手法治疗,结合内服外敷,创伤小、治愈快、成本低,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朱氏正骨技艺相传七代,特别是第三代传承人朱兴恭将朱氏正骨技艺发展到一个高峰。
1956年,他出席了陕西省中医药学术会议,推广了朱氏正骨技艺。同年9月,省政府特调他到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现陕西省中医研究所)任骨科医师,代理骨科主任。还受聘担任西安医学院兼职副教授。1957年,加入农工民主党,次年又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先后出席了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交流会”,“文教群英会”。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和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的先进个人,荣获国家卫生部及陕西省政府的奖状及金质奖章。
今天的汉阴县已被命名为“陕菜之乡”,成为陕菜的代表,其历史悠久,影响甚广。现在的汉阴县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陕”而兴起的移民聚集地,据考证最少有15个省份的移民后裔在汉阴生活,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三里不同音、七里不同俗”文化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各地饮食文化。白火石氽汤就是当地远古时代“石烹”文化与移民文化交织碰撞而产生的活化石,也是汉阴传承保留时间最长,最久远的一道菜。因此菜品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特别适合老年人、小孩以及病人食用,在汉阴当地一般在老人做寿、孩子出生、养病时食用,特别是老人做寿时后辈要准备一碗白火石汆汤孝敬老人,老人一般要将此汤羹分给后辈儿孙共同食用,包涵了“尊老爱幼”的传统“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