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女娲风俗
遗产类别:传统民俗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一批Ⅸ-3
申报人/申办单位:西安市临潼区
骊山为秦岭支脉,位于西安市临潼城区以南、蓝田县城以北。东西绵延25公里,“古代骊戎国曾在此养马,故名“骊山”(古时名丽山),其最高峰人祖庙海拔1302米。
骊山女娲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是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地方。神话中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人类才得以生存,文明才得以延续。但是,据史料记载,11000年前,女娲氏就“继兴于丽”,姜寨遗址也出土了距今6、7000年的文物--中国最早的彩陶,上面绘有蛙(鱼)纹图案,据专家考证,这就是中华始祖女娲氏的“娲{蛙}腾图。
另外,在骊山上,就建有人祖庙以祭祀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在其不远处,就有女娲谷、炼石等30余处历史遗迹。
在关中地区,流传下来的人祖庙会、过年送包子、小孩穿五毒裹兜、农历二月二烙饼等等这些风俗,都有力地证明了女娲并非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一个的确曾经存在,并且创造了华夏民族的人物。
丽山女娲风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块“活化石”,是母系氏族社会(姜寨遗址)生殖崇拜到饮食习俗再到长期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内涵深刻的精神文明。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丽山女娲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