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祭典(炎帝陵祭典)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陕西宝鸡是炎帝故里,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民间相传,宝鸡地区的炎帝祭祀活动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约在五千年前,炎帝因误尝俗名“断肠草”的火焰子而逝于宝鸡天台山。黄帝得知消息,从渭水支流姬水急速赶往天台山祭奠。现在天台山还留有烧香台遗址,据说即是黄帝祭祀炎帝之处。秦灵公三年(前422),秦人在吴山建立上下田寺,分别祭祀炎帝、黄帝,开创了我国官方祭祀炎帝的先例。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自称“赤帝之子”,特设田寺祭祀炎帝,这种祭俗一直延至汉武帝时期。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神农庙,1931年左右和新中国成立前又修缮过两次。除此庙以外,金台区神武路亦有神农庙一座,又名“先农祠”、“先农坛”。乾隆年间重修的《宝鸡县志·建制》记载:“每年部颁日期,前期致斋三日。主祭官俱穿朝服,齐集坛所。”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间祭祀炎帝的活动亦悄然兴起。
宝鸡炎帝祭典活动是中华民族敬祖美德的直观表现,也是增进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宝鸡作为炎帝故里是有历史文字记载的。《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虫乔 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鲁语》亦载:“炎帝以姜水成,为姜姓之祖”。
从古到今,在宝鸡地区流传很多有关炎帝的故事和习俗。民间传说,宝鸡地区对炎帝的祭祀最早始于黄帝时代,黄帝居于与“姜水”相邻的姬水,即今天的氵韦 水。炎帝仙逝后,黄帝登上天台山祭奠炎帝,至今在此山上还留有名叫“烧香台”的遗迹。
民间传说,宝鸡地区的炎帝祭典活动可追溯至黄帝。约在5000年前,炎帝因误尝火焰子(俗名“断肠草”)而逝于宝鸡天台山。黄帝闻听后,从姬水(为渭水一支流。《国语·晋语四》:“黄帝以姬水成。”)急速赶往天台山祭奠。现在天台山还留有烧香台遗址,传说为黄帝祭祀炎帝之地。
宝鸡炎帝祭典活动以一种文化的典礼“追中华文化之根,缅先祖功业之德”,传播同根同祖的民族观念,弘扬爱国主义感情,这对于宣传民族文化,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及世界各地炎黄子孙感情交流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作用。
宝鸡炎帝陵祭典是宝鸡多年来在常羊山炎帝陵祭典始祖炎帝的盛典,承载了宝鸡政府和民众缅怀炎帝、热爱炎帝、崇拜炎帝之心意,唱响着宝鸡几十万群众承先帝自强不息精神、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之歌,也宣传了宝鸡,宣传了宝鸡人精神,提高宝鸡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保进宝鸡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明新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