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由来已久。其故事的雏形最早可溯源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西汉时已逐渐演变为动人的神话传说。经过千百年流传,形成了一个妇孺皆知、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而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讨伐西南诸国,在长安斗门沣河东岸开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并在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牛郎、织女石像,使得这一传说有了具体的承载空间。
唐宋时期,牛郎、织女成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共同祭祀的神灵。明清时期,七夕民俗活动,除了沿袭历代流传下来的供"五子"、贺双星、求灵巧、水浮针、看巧芽、拜魁星等以外,还上演《天河配》、《长生殿》等节令戏,并形成了影响巨大的民俗盛会。
随着千百年的传承,七夕节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祈求爱情美满、家庭团圆、心灵手巧、国泰民安的传统节日,形成了独特的"七夕文化"。同时,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习俗也流传到了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对我国文学、戏曲、美术、影视等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永恒的创作母题。牛郎织女七夕传说故事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