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行鼓
项目简介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在韩城境内传布极广。历史上,几乎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锣鼓队,不论逢年过节,还是求神祈雨,总能听到激昂的锣鼓声。
韩城行鼓历史悠久。据传,元灭金后,蒙古骑士在韩城敲锣打鼓,欢庆胜利。韩城群众沿袭模仿,成为民间鼓乐。传统的表演,鼓手都头戴战盔,腰束遮鞍战裙,击鼓时仰面朝天,成骑马蹲裆式,模拟蒙古骑士的神姿。即使在今天欣赏韩城行鼓的表演,你仍能感受到这种气氛:鼓阵排开,令旗挥舞,百鼓齐鸣,气势恢宏,酣畅淋漓的鼓姿,强劲刚烈的鼓点,似黄河咆哮,如万马飞奔。敲到得意处,鼓手们失去常态,如醉如痴,狂跳狂舞,醉鼓醉镲是韩城行鼓的最佳境界。
韩城行鼓在历史上又是祭神的鼓乐,因此,鼓手们身上又多了一件神圣的黄马褂。平日受苦受难的庄稼人,只有在敲起锣鼓时,头顶坡式战盔,身披黄马褂,才感受到做人的尊严,神圣之感油然而生。按艺人的说法,一敲锣鼓就象换了一个人:跛子不跛,聋子不聋,风湿腰再敲都不痛,真所谓神灵附体,人神合一,“神”气十足。今天看韩城行鼓表演,你仍能从他们的鼓姿中感受到这股“神”气。
地理位置及分布区域
韩城行鼓在市内北塬一带多有分布,以西塬村、东庄村、薛村、最具代表性。其中龙门镇的西塬村最为典型。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平原之东北隅,属关中盆地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原、川、滩兼有。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是山区,群山起伏,山峦叠翠。东南部为黄土台原和河谷川道,地势平缓,水多土肥。全境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光照充足,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尤以“大红袍”花椒驰名。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属陕西主要煤炭、钢铁、电力基地之一。
传承脉络
韩城行鼓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元代初期。元灭金后,蒙古骑兵为欢庆胜利,敲锣打鼓,而成为一种军鼓乐。现今的鼓阵、鼓谱、鼓手的着装都带有蒙古军鼓乐的特色。后人将其继承下来,作为祭祀法王的鼓乐。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祭祀用途已渐淡化,而成为社火锣鼓的一种,热烈而喜庆,现在逢年过节和举办庆典时表演。
现将传承保护情况介绍如下:(一)将韩城行鼓作为民间艺术的王牌项目,在全市已形成30多个表演队伍。(二)坚持每年举办韩城行鼓培训班,邀请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三)在我市西塬村、下峪口村等地建立韩城行鼓文化生态保护村,通过文化生态村的建立和韩城市民间艺术团等一批实力强、有特色的鼓队的带动,使韩城行鼓呈辐射状发展,加大韩城行鼓原生态的保护力度。
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韩城行鼓在整个陕西打击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陕西锣鼓中的精华,是关中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发掘、抢救、保护韩城行鼓,其价值主要有两点:
(一)韩城行鼓是中国鼓乐中极富特色的地域鼓种。它独特的历史传承形成了它特有的鼓乐特色。粗犷、豪爽、彪悍的军鼓乐风格,鼓风执着、陶醉、人神合一的表演特色,热烈喜庆、声色俱茂的民俗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作为陕西打击乐的精华,对其发掘、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陕西打击乐的弘扬,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