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在陕北,泥塑工匠们化腐朽为神奇,将普通的泥胚做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展现着乡土民间的生活百态,而王维生就是绥德民间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王维生,1957年出生于吉镇王家坪村,从小学开始就喜欢上泥塑,那时候就是玩耍。后来因为自己的班主任爱写爱画,自身也喜欢画画,就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上了高中以后,遇到专业老师指导,便系统的得到美术教育。
为了提升专业能力,王维生后来到绥师进修了两年,专门学习画画。此后,就一直从事农村炕围子画和庙宇泥塑彩画,并以此为生挣钱养家糊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视,王维生开始创作陕北的民俗泥塑,并将民俗泥塑带出去展销参赛。
王维生的作品,阐释着陕北特有的文化风俗,将泥雕从一项乡野工艺变为高雅的艺术,他的作品成为陕北的独特人文景观。作品《陕北民俗泥塑》《振天腰鼓》《陕北说书》《民俗风情组合14件》《幸福安康》等在国内各种赛事上获奖。
王维生给记者介绍自己的泥塑作品时兴奋的说道: “这个反穿皮袄毛朝外,白胡子老汉走出来,这就是唱调上也是这么表现的,咱们也按这样打造的,创作的时候,一是注重他的动态,二是注重他的衣着穿戴,还要把他的衣服材质给塑造出来,体现他的粗犷。这些都是咱过去的粗布衣服,再看这个羊皮坎肩,这就是传统的陕北人穿戴时用羊皮做的坎肩,羊肚子手巾是咱陕北人的一个标志,一旦把这个塑出来,一看就是陕北人。”
王维生创作室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聘为理事单位,泥塑《河畔上的悄悄话》《陕北说书》入选2015年度榆林市文化精品项目,王维生本人获得榆林市工艺美术大师,榆林市首届十大“驼城工匠”等荣誉称号。
自非遗进校园以来,王维生担任多所学校的社团老师,他讲得仔细,孩子们听得认真,通过揉、捏、切、压、粘等技法,一个个憨态可掬的作品就被创作出来。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绥德泥塑,王维生打造了绥德县王维生泥塑传承基地,在这里到了晚上,他经常和儿子王小辉一块研究打磨陕北民俗泥塑作品。
“爱好艺术,更要懂得生活,了解生活,这样才能创造出来更好的作品。”王维生告诉记者。
千姿百态生活味,一捧黄土塑乡愁。陕北这片黄土地养育了王维生,而王维生用黄土捏出了黄土地的人情百态、酸甜苦辣,捏出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