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乘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强劲东风,华阴市以文旅融合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旅游形式和文化内容的高度统一,全面提升和凸显华阴旅游产品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市域经济追赶超越和社会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华阴老腔
全域旅游塑造优质品牌 景城一体促进融合发展
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市),华阴市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创建标准,突出党政统筹和改革创新,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等重点,推动旅游业从单一景区(点)建设向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转变,形成了景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华阴模式”。
华阴市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分值占到6%,并对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安全、旅游市场秩序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以行业协会、市民代表电视问政等方式构建起了社会参与旅游发展的治理体系;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旅游统计测算、行业自律等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各职能单位各司其职,节假日联合执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已成为“1+3+N”机构的工作常态。
按照“旅游立市”总要求,华阴市出台了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发改、国土、交运、住建等12个部门出台了支持“旅游+”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人才、资金等旅游产业要素高效配置、合理流动,形成了部门协同全力保障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优势。市政府每年专项安排2000万元,到2019年增加到3000万元,全力支持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产业发展。
以贯通市域旅游景区、构建全域旅游大环线为重点,华阴市建设形成了“四纵四横一环线”的城市路网格局。在全省率先开通免费旅游公交。三年来,共建设运营旅游咨询中心(站)9处,建成生态停车场3个,设置全域旅游全景图、全景导览图16块。积极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69座,“厕所革命”走在陕西省前列。旅游大数据平台建成使用,智慧旅游深入到各个领域,实现了景区内外、城乡之间旅游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持续完善华山景区产业链,华山5A级景区的核心支撑地位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华阴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6家,乡村旅游示范村镇4家,构建了山上山下统筹推进、景区内外均衡发展的全域景观体系。住宿床位发展到1.3万余张,住宿业的突破发展带动了吃、娱、购等旅游要素全面提质升级。按照“旅游+”的新模式,大力发展研学游、康体养生游、体育游等多种融合业态,旅游与水利、体育、教育等融合类园区达到10家。华阴老腔与华阴旅游相融相盛,成为“文化+旅游”的样本和典范。
采取PPP模式,投资5.53亿元,华阴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工程,累计建成生态水面86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73%,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模范市、陕西省级首批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通过“景区+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旅游”等多种形式,推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通过旅游脱贫237户794人,占全市脱贫总数的27%。
设立800万元旅游市场营销专项资金,成功举办了“华山论道”“华山论剑”国际围棋大赛、国际登山节、“秦岭论坛”、中华五岳联盟年会等节庆活动。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宣传推介,在央视《发现之旅》《影像方志》等栏目深度推广;与周边县市结成黄河金三角旅游联盟,开展旅游区域协作、联合营销。实施“互联网+”,深化“三微一端”网络宣传,搭建了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开发了华阴旅游APP,不断提升“山水圣地,魅力华阴”品牌影响力。
标准实施打造旅游精品 服务提升优化旅游内涵
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华阴市确立了“标准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多元培训,突出一体发展,规范行业管理,全力推动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向前迈进。
作为全省首批唯一一家创建单位,华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任务。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列支3000万元专项资金,举全市之力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一曲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旅游标准化凯歌全面奏响。
启动编制了《华阴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为一举实现成功创建绘就了蓝图。同时大力推广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步建立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衔接、既体现华阴特色又满足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旅游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了覆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和服务规范。
把旅游标准化作为服务业标准化的中心工作,通过建立旅游标准化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实现市域旅游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构建出“美丽华阴,标准先行”的旅游服务架构。同时,在统筹规划、宣传培训、标准贯彻、体系建立、硬件建设等方面强力推进,确保标准化工作的贯彻落实。通过移、建、改的方式对现有旅游标识标牌、行人导示牌进行标准化整改提升,规范后的旅游标示标牌导向系统覆盖市域主要路口及重要交通干道。
结合实际,对标市域旅游业态特点制定了《华阴市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华阴市旅游标准化工作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并以此为纲领,指导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采取“抓试点、树标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从全市涉旅企业中筛选出了15类、50家试点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开展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立标杆,以点带面,形成了以推动试点企业创标为核心的良好创建局面。
文化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文化传承彰显地域特色
近年来,华阴市积极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多彩多姿。在华岳大地,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已经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文化惠民的佳音已经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紧抓历史机遇,乘着PPP项目建设发展的热潮,华阴市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五馆一中心”这个占地295亩,总投资近7亿元的文化惠民项目很快落地建设。这是华阴市近年来实施的最大的文化民生工程,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博物馆、文化馆、运动员公寓、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已全部封顶,内部正在铺设各类管线,公共体育场、足球场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华阴市影剧院包装改造等几个大的项目都在加紧实施中,装修一新的影剧院即将投入使用。华阴城区新建的“24小时智慧图书馆”内,配备各类书籍6000余册。另外,精心筹划储备的轮滑场地、攀岩场地、健身步道、老腔演艺中心、汽车露营基地等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已完成立项审批,京师仓遗址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秦峪——杜峪户外徒步运动小径、魏长城体育健身步道已完成项目建议书。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和落成,将有力填补华阴城市功能多年来的空白,市域文体事业硬件设施水平一跃进入全省前列。
从完善基层文化项目建设入手,努力打造设施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综合体。华阴市按照“抓大、强中、扶小”的工作思路,抓好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戏台、安音响、补灯光、建球场,送电脑、桌椅、棋牌桌、象棋等文体设施用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一元剧场”每年惠民演出2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00余场,合唱团、书法班、葫芦丝培训班、声乐班、陈氏皮影雕刻技艺培训班等公益课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文旅座谈会、剧本研讨会、项目规划会等会议迸发思想火花,彰显了文化城市的活力。“少儿春晚”“网络春晚”“秦腔大赛”“迷胡大赛”“广场舞大赛”“锣鼓大赛”“风筝大赛”“象棋比赛”“华阴市文化活动月”“书香华阴”“秋千文化艺术节”“桃花文化旅游节”等日常演出和节庆文化相结合,多点开花。
华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但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杨氏宗族的根脉所在,自古就有“天下杨氏出华阴”之说。每年4月,杨氏后裔都会聚集在华阴参加属于他们的节日,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氏文化。如今,弘扬杨氏忠、勇、廉的爱国精神和清白传家的良好家风在华阴日渐升温。今年4月13日,2019华阴市杨氏根脉文化节在陕西省华阴市“天下杨氏第一村”东宫村拉开序幕,全国各地杨氏宗亲会长及全球千名杨氏宗亲在这里寻根问祖投资,为华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由“软实力”到“硬产业”嬗变奠定了坚定基础。
华阴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被列入市级以上的非遗保护名录有27项,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人。2018年,华阴老腔国家级传承人张喜民和老腔艺人们一起远赴美国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12个城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演出。同时,张香玲老腔班社也赴新西兰进行交流演出,华阴老腔再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华阴老腔和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化活动中,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勤劳质朴、开放包容、实干进取”华阴人精神这一主线,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塑造先进人物形象,编排的《扶贫路上》《致富花开》《吼一声老腔到阵前》《月照瓜园》《搬迁》等多部戏曲作品,富有时代特色。老戏新排,《李亚仙》《梁秋燕》等传统剧目重新编排后,久演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华阴市充分发挥“1+3+N”旅游执法机构联动作用,强势打击黑车黑导、围追兜售、抢客拉客、欺客宰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通过重点抽查、联合检查、拉网排查、企业自查的方式,对旅游市场实行全方位、高密度的安全监督检查,有效维护了景区和重点辖区正常的旅游秩序和服务环境。建立了华阴(华山)假日度节工作机制,应急处突预案完备,安全演练成为常态,救援体系日臻完善。华山清洁工、挑山工以及小红帽志愿服务群体已成为华山文明旅游的靓丽符号。同时,为保证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按照职能,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和专项整顿活动。近年来,共查缴销毁盗版光盘7000余张、非法出版物1万余册,查处各类违规经营案件数百起,有效打击了文化市场经营中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为全市人民群众创造了健康的消费环境。
经过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和“双创”工作的有序推进,华阴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量质齐升。2018年,共接待游客1137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增长50.4%;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5.5%。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不断提升,旅游业综合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6.2%;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21.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0.26%,旅游产业已成为支撑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