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图课堂丨“长安十二时辰”系列分享课
如果有人问今年夏天哪里最火,那回答一定是长安。是的,一部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让千年前的盛世长安成为这个夏天炙手可热的话题。很多网友评论:从开始的追星、追剧,到最后的被中华传统文化所震撼,《长安十二时辰》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也有人评论说:以前说唐朝,大致是盛世、诗歌或是唐太宗等,现在通过这部剧更深入地了解了唐代长安的烟火气息,觉得它更伟大了!宣扬中华伟大文化,让我们新一代受之熏陶,为之自豪!
那么,在这部电视剧中究竟有多少传统文化的露出?这些文化或技艺的原貌又是怎样的,本期公益课堂(总第53期)将为大家一一解读。
分享课程
第一讲
《解密<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的故事》
8月11日(周日)10:00-12:00
主讲人:左其诚
电视剧一开头就出现了天宝三载、上元节、长安的字样,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概念,然而天宝三载具体是哪一年?上元节在当时又有哪些习俗?长安的108坊是怎样规划的,西市与东市有何不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除此以外,我们在剧中看到的靖安司、西市署、龙武军、旅贲军等不同职能部门他们又是怎样的存在?唐朝的官吏制度又是如何设置的?
还有大家纷纷称赞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在剧中真可谓处处可见,随便一项技艺那可就是千年传承至今,比如:制灯、造纸、制香,再比如:水盆羊肉,如今的羊肉泡馍、葫芦头、葫芦鸡……更有:火药(伏火雷)、兵器(唐刀)的出现,这么多的信息,就在本讲揭秘。
第二讲
《打卡<长安十二时辰>网红地》
8月18日(周日)10:00-12:00
主讲人:左其诚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两个地点不得不说,一是葛老苦苦追寻的“何家村”,一是整个剧的中心“兴庆宫”。其实在唐朝时期,根本没有何家村一说,何家村在当时的兴化坊一带,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1970年,何家村宝藏出土一直秘不示人,直到2004年5月,何家村金银器精品在北大首次集中亮相。京陕两地文物专家联手攻关,在何家村遗宝中破解了大唐皇室诸如杨贵妃佩戴的“香囊”、风流天子唐玄宗的舞马、神秘的“金开元通宝”以及 海兽葡萄镜、玛瑙兽首杯、赤走金龙等等谜团,为我们了解大唐盛世提供了有利实物证据。
第二个网红地要说的便是兴庆宫,我们多次在剧中听到、看到花萼相辉楼的美景,也提及了勤政务本楼、除此之外兴庆宫还有个沉香亭,在这些地方都发生过怎样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来探究。
第三讲
《走进<长安十二时辰>的那些人》
8月31日(周六)14:30-16:30
主讲人:左其诚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是有诸多原因,不仅故事曲折引人,人物设置也是煞费苦心,剧里的名字刻意回避了历史中人物的名字,但又想让读者能猜得出是谁,比如:何执正是贺知章,李必是李泌,林九郎是李林甫,严羽幻是杨玉环……历史上这些人物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和纠葛?焦遂与“饮中八仙”有怎样的故事?都将一一与大家分享。
另外,在本讲,还将讲述几类人群,他们分别是长安城的乐坊、歌舞伎与乐器;乐游原与李商隐;阿倍仲麻吕与空海,他们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期待。更有唐诗中的长安——曲江与大家分享,讲述唐诗中与曲江相关的诗词背后的故事。
第四讲
《长安十二时辰之铠甲系列》
9月7日(周六)14:30-16:30
主讲人:张春永、温陈华、毛乃民
《长安十二时辰》对服装道具的复原可谓是一丝不苟了,为还原贵妇服饰,收集了奈良正仓院东大寺所收藏的六种唐代花鸟纹样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三种唐代对鸟、缠枝纹样,还对《韩熙载夜宴图》《宫乐图》以及敦煌壁画等艺术作品中的细节进行了较为直观的影像还原,可以谓之精益。对于士兵的战袍、铠甲更是尊重历史,原样复原。
本讲我们邀请到《长安十二时辰》铠甲提供方,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张春永、温陈华、毛乃民一起与大家分享中国甲胄的溯源;中国历代铠甲的传承与演变;中式铠甲的复制与复原;甲胄中蕴含的民族智慧与精神。
主讲人简介:
左其诚,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出版个人专著《纸上功夫》、《穿越历史的村镇》,主要编撰《陕西剪纸•西安卷》、《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著作,多次受邀于陕西省广电中心、西安广电中心多个栏目组做嘉宾,讲述民俗与民间文化。
张春永,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长安十二时辰》铠甲提供方,陕西缀甲堂创始人。
温陈华,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甲胄制作工艺及甲胄实战功能的验证。擅长中国历代实战甲胄制作,现从事实战甲胄的制作技术整理、教学和推广工作。
毛乃民,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1994涉入实验考古学领域,专业从事秦兵器的研究与复原制作。以一己之力坚持25年,成体系复原秦全部军事装备。
唐墓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