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志丹县文化馆,了解“赤都”非遗文化。
志丹县文化馆成立于1952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志丹县现存省级非遗8项,市级非遗25项,省级传承人5名,市级13名。文化馆馆长胡佐奇带领同学们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坊、舞蹈室、书画摄影室、志丹大众讲堂和非遗陈列室五大阵地。在文化馆不大的场地里,满满当当陈列的是手艺人留下的作品,凝聚的是陕北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结晶。
随后,实践团队与当地非遗传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与学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近距离欣赏剪纸、刺绣等非遗作品,聆听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的精彩演绎,更得到非遗传承者们手把手的艺术教学。
胸中有丘壑 妙口“演”生活
当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与乐观豁达的陕北人民碰撞在一起,陕北特有的音乐文化——说书、民歌就此形成,陕北的音乐文化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体现的是陕北的文化风情,是用老镢头镌刻在黄土高坡上的音乐巨著,更是了解陕北的百科全书。
陕北说书市级传承人孟成祥演唱陕北说书《杨宗保表功》,陕北民歌传承人徐志宁、薛建文演唱《谁落不下个人想人》、《山曲》,在极具陕北风味的音乐文化中,一幅幅陕北人民的生活场景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得幸“学”绣剪 恣意绘人生
一刀一剪是底蕴,更是文化。一张纸,轻轻薄薄、简简单单,却可包罗万象,艳丽如花,剪刀在游走间建起繁华市井、高山秀水、花鸟虫鱼。志丹的剪纸不似南方般工巧精致,传承着的是黄土高原粗犷大气、洒脱不羁的气质,却也别有一番风韵。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他们用剪刀将纸张重新赋予生命,天地万物,一页页剪纸,承载的是祝福,融入的是生活。
无论是剪纸还是刺绣,看似简单,实则有大学问。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拿起剪刀,在手腕的一转一动间,动物的头、身子逐渐被描绘出来,技术虽仍略显稚嫩,但能够亲身体验、学习确实深有感触,陕北的剪纸、陕北的刺绣是那么富有韵味,饱含人们的美好希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供图:叶杨莉、陈维育、叶天壮、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