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扇现在是我们整个小镇里最火的旅游产品,旺季时我们作坊一个月的营业额能达到2万多元。”1982年出生的李宗琴是后柳镇出了名的手艺人。近两年,依靠着自己的巧手,她已经先后在中坝作坊小镇开起了两间手工作坊,实现了增收致富。
李宗琴口中的棕扇是陕南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主要是棕榈树的嫩叶在经过杀青、晒干、剔筋、编织、嵌边、缠柄等多道工序后制成。制作工艺繁杂、耗时耗力,鲜有人愿意学习。
2016年,该镇在“能人兴村”战略支撑下围绕着传统民俗体验、农耕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互动三大版块,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出了全新的中坝作坊小镇景区。并四处搜集本土特色文化活动、笼络民间文艺人才、传承非遗技艺,建成了中坝作坊小镇非遗文化体验园。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看着火狮子、庖汤会、打铁等一系列非遗文化与传统手艺在此得到传承发展,李宗琴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感。2018年,李宗琴决定返乡创业。
返乡后的李宗琴一方面通过现场编制、销售棕扇等工艺品引导游客参与互动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另一方面把编棕扇的手艺无偿传授给乡亲们,乡亲们编好后由她回收销售,实现增收。
暑假里,前往中坝作坊小镇旅游、研学的人络绎不绝,一间名为“石头杨”的作坊备受小朋友的喜爱。
“石头是我们当地的鹅卵石,颜料是成套装好的。孩子们可以在我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劳动成果可以带走。我们只收取颜料和包装的费用。”
作坊的主人杨老板告诉我们,自己以前在县城经营一家石头工艺品店铺,因为缺乏文化内涵,效益一直不是太好。作坊小镇在发展中通过开办传统手工艺及非遗技艺作坊、开发文旅产品、开展文旅活动等方式培育“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作坊开了起来并且办得很不错。前所未见的经营方式既提升游客参与度、体验感,更有效破解了景区建设的同质化与文旅融合的空泛化问题,为自己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如今,自己的劳动成果已通过互联网远销到多个省份。
“既能让游客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还能通过传承、发扬传统手艺带领群众致富,一举三得,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说起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景区负责人陈国盛坚定不移地说道。